在我市,困难群体数量占到了全市总人口的5%,但对这部分困难群体而言,他们的社会影响面大,因为他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不但会直接影响到父母子女及亲属家庭的生活,而且也会给社会各方面带来很多不和谐因素。市政协委员邹志利对困难群众的关注,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引起了很多委员的共鸣。
很多委员表示,目前,我市的低保居民可以享受很多优惠。不仅可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而且物价联动补贴、临时性生活补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取暖补助、节日救助、廉租住房保障等多项救助优惠政策还可以享受,对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的救助,也已经比较全面。但是,很多低保边缘家庭,由于疾病或其他突发性困难,比起低保家庭,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甚至还要困难,但是,常常由于不符合低保标准,从而导致他们不能被纳入经常性救助范围。
在实际生活中,我市的困难群体除了低保户外,还有老年贫困群体、残疾人贫困群体等低保边缘人员,甚至还有外来务工贫困群体。如何让困难群体公平合理地得到救助,委员们提出不少建议,这些建议有的被民政部门采纳。
非低保因病致贫群体也需医疗救助
委员建议 市政协委员刘秀艳提出,很多非低保因病致贫困难群体,也非常需要医疗救应牵头研究和助。建议,政府建立未来我市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体系,将社会医疗保障、民政医疗救助、残联特殊人群救助及社团和民间救助项目进行整合,将救助范围扩大到低保制度未覆盖到的其他弱势群体、外来流动人口因病致贫的家庭等;将救助资金用途扩大到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及个人负担费用中。
同时刘秀艳还建议,医疗救助应改变以大病救助为主的传统思想,积极探索大病小病都管的综合救助模式,将救难救急的观念转变为没病防病、有病治病,推动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增强摆脱贫困的能力。
医疗救助范围将扩大,标准将提高
正在制定《大连市大病保险办法》,等到此条令出台后,《大连市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将及时修订出台,该办法将使得医疗救助范围得到扩大,救助标准得到提高,城乡困难居民大病致贫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还将在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全市统一的城乡困难居民普通病医疗救助制度、重特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被建立,各项救助政策的有效衔接被做好,全覆盖、标准高、效果好的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体系形成。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