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0年前两个月保费收入数据悉数出炉。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中国人保(行情601319,诊股)、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中国太保(行情601601,诊股)、新华保险(行情601336,诊股)在2020年1月1日至2月29日期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719.76亿元,同比增长4.33%。其中,新华保险以44.22%的增速领跑。从2月单月来看,五家上市险企寿险业务“两升三降”,产险业务全部出现负增长。困境之下,险企纷纷掀起线上转型潮。
天风证券(行情601162,诊股)表示,受疫情疫情,前两个月总保费增速较首月有所下滑,并预计剔除续期后的2月新单保费增速均显著下滑,主要缘于线下展业受限,保险公司业务重心由线下转移至线上,主力产品从件均较高的年金险、重疾险,切换为件均较低的医疗险、意外险。
“疫情短期将冲击一季度新单,疫情结束后,二季度或下半年销售有望向上反转。”天风证券判断称。
“开门红”不红
今年1月至2月,A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6719.76亿元,较去年同期保费6440.62亿元增长4.33%。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的总保费同比有所上涨,中国平安和中国人保的总保费同比有所下降,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
其中,中国平安(集团)原保费收入1893.32亿元,同比下降8.56%;中国人保(集团)原保费收入1241.61亿元,同比下降5.13%;中国太保(集团)原保费收入909.23亿元,同比微增1.59%。
以寿险为上市主体的上市公司中,中国人寿前两个月原保费收入2280亿元,同比增长20.51%;新华保险原保费收入395.6亿元,同比增长44.22%。
2月份保费收入大幅度下降不仅是几家上市险企的痛处。今年前两月数据显示,寿险银保市场新单规模保费同比下降超40%,其中2月份单月新单规模保费同比下降达69%,创下2014年以来的7年最低。与1月份相比,60家人身险公司2月份银保市场新单规模保费环比下降幅度超过50%,38家公司环比降幅达到80%以上。
“开门红”不红的背后是线下代理人、银保渠道、团险渠道的工作困境。代理人队伍不增反减,保险产品复杂,自主购买门槛高,线上化渠道一时之间难以替代。
“三降两升”分化
寿险公司方面,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5家寿险公司1月至2月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5130.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保费4855.72亿元增长5.66%。
从前两个月保费增速来看,五家寿险公司呈“三降两升”分化态势。
其中,新华保险以44.22%的同比增速傲居第一,实现保费收入396.5亿元;中国人寿表现同样亮眼,实现20.51%的增速,揽收保费收入2280亿元。
太保寿险前两个月略降0.09%,保费收入为667.33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平安人寿和人保寿险均下跌明显。保费下滑最明显的是平安人寿,同比下滑12.57%,实现保费收入1365.1亿元,新单和续期均增长乏力,前两月寿险及健康险个人业务新单下滑18.2%,个人业务续期下滑9.87%。人保寿险同比下滑8.18%,实现保费收入422.47亿元。
2月举行的中国平安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马明哲提起平安人寿正在进行的寿险改革。他表示,寿险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模式应对新的需求已经逐渐不适应了。
关于应对新的变化,平安集团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解释到,一是渠道改革,即代理人渠道、线上渠道、银保渠道,通过这三个渠道的改革,来强化平安未来的发展的势头,为未来年份的发展做好准备;二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改革。产品改革不仅是寿险产品,还会从“寿险+”、“金融+”、“服务+”三个方面做系统化产品体系的改造,根据不同代理人的销售能力、不同消费者需求展开,进一步推动综合金融;三是科技推动改革,运用科技打造全新的数字化经营平台,实现经营管理的“先知、先觉、先行”。
聚焦到2月单月,新华保险依然领跑五家寿险公司。新华保险2月单月保费收入约89亿元,同比增长18%;其次为中国人寿,2月单月保费收入约345亿元,同比增长10%。平安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2月单月保费增速则均有所下滑。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