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遇到一件非常令人扼腕的事。
一个客户今年年初检查出来了癌症,治疗费已经花了近20万,后续治疗估计还要花不少。她说:“我就买了一份重疾险,这次患病保险公司也很爽快地就赔了钱,但是我还是很后悔。”
追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买的重疾险只有10万保额。朋友说:“保额还是买少了。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又没有办法再追加保障,能做的只是给家里的其他人追加一下保额。”
发生这样的事情的确很令人遗憾,有不少理赔的客户反馈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早知道当初多买一点保额!
那么,不同的保险产品,该购买多少保额才合适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具体内容有:
为啥保额不宜过高或过低?
不同险种分别需要多少保额?
目前保额配置不合理该咋办?
为啥保额不宜过高或过低?
不同的家庭对于保额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保险产品适用的人群也是有差别的。但是,无论是怎样的消费者,保额过高还是过低,都是不可取的。
1、保额过低
我们购买保险的目的是抵御风险,如果保额太低,不足以抵御风险带来的损失,那我们也就失去购买保险的意义了。
比如你只买了20万的重疾险,但是确诊重疾后需要50万的手术费,那还有30万就需要自己负担,对于家庭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因此,既然有了购买保险的意识,那就一定要让保障尽可能地更加完善,不然就是无用功。
2、保额过高
保额也并不是越高就越好,尤其对预算偏紧的家庭来说,过高的保额主要有以下影响:
1)加大了支出负担
保额越高,相对应的保费也会高一些,过高的保费会增加财政支出,成为家庭负担,这是没有必要的。
保险是风险保障,而不是理财,有些朋友把保险当成挣钱投资的渠道之一,一味追求有返还的全能险,或者想靠保险理赔就过完下半辈子,这些都是误区。
想理财更建议找专门的投资渠道。
而理赔救的是一时的困难,但生活还是要自己继续下去。
所以,保额足够用就好了,没有必要一昧地追求更高、最高。
2)需要收入证明
一些高保额保险会要求被保险人的收入证明,因为保险公司对于大额赔付需要判断,你是否真的需要这么高的保额,是否存在骗保的嫌疑?
举个栗子:如果被保险人年收入只有20万,但是却购买了200万保额的寿险。
面对巨大的金额诱惑,当家庭出现经济困难的时候,难免不会出现被保险人为了获取高额理赔而自杀的情况,另外这样也可能会诱使受益人对被保险人做出不利的事情。
因此,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的保额进行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被保险人的人身安全。
不同险种需要多少保额?
1、意外险
保障风险:对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和非疾病的意外事故造成的身故或残疾进行保障。
风险损失:意外是不可预见的,但却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理赔方式:给付型(意外医疗除外)。
保额设定:保额至少要覆盖家庭负债,最高无需超过年收入的15倍。
2、重疾险
保障风险:对重大疾病进行保障(不同产品保障的重大疾病有所不同)。
风险损失:如果罹患重疾,除了高额医药费护理费,还有一系列其他的开支,例如营养费康复费,家庭生活开支。并且这段时间病患是没有经济收入的,因此,重疾险保额要做足。
理赔方式:给付型。
保额设定:至少20万保额用以疾病治疗,可再按照年收入的5倍叠加保额用以支撑后续开支。最好不要低于20万(大城市30万),50万相对比较完善,还有更多需求的可再高一些,例如想要去国外进行治疗的,可以再做高一点。
3、医疗险
保障风险:用以弥补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风险损失:医疗险报销的是治疗费用,也就是说,最高不会超过被保险人的治疗总花费。
理赔方式:报销型。
保额设定:可以直接购买百万医疗险,因为一年期医疗险非常便宜。
4、寿险
保障风险:以人的生死为保险对象。
风险损失:一旦家庭经济支柱身故,则剩下的家人会失去生活保障,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保额的规划要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来制定。
理赔方式:给付型。
保额设定:要覆盖家庭负债,如房贷、车贷等。如果没有家庭负债,则根据家庭生活开支为基础进行规划,至少20万,最高最好不要超过年收入的15倍。
目前保额配置不合理咋办?
1、保额不足
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可能我们不得以只能买较少的保额,作为过渡期的选择。
随着收入的增加,经济宽裕后,就需要增加保险配置:可以考虑再购买一份,针对目前风险覆盖或者保额的不足,选择弥补漏洞的产品。
例如之前只买了保额较低的定期重疾险,那么就再购买一份保障终身的重疾险,叠加保额,覆盖更长的保障期,使原有的保障,更加完善。
2、保额过高
如果对目前生活不造成经济压力,是没关系的。
如果经济压力非常大,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质量,有些保险产品是可以进行后续调整的,即降低保额,从而减轻经济压力。
3、不要轻易退保
退保需要慎重考虑,在经济压力还不是那么大,产品和需求相差不算太远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随便退保。
每一份保单都有自己的现金价值,退保退的不是交的保费,而是对应年份的现金价值。尤其在保单的前几年,现金价值是非常低的,因此退保需要承担较大的经济损失。
当然,如果产品实在太过坑人,也可以选择退保,及时止损。
这里提醒大家,退保一定等到新保单的等待期过了之后再退,不然退了旧保单,新保单还处在等待期,期间出险不赔,存在空档期,就不好了。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