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保优赔
保优赔 保优赔理赔 明化保险 深圳明化 全国理赔热线
保优赔保险理赔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学会买最正确的保险

loadingloading
[提要]购买保险不是盲目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保险。如果为了买保险,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比较大的经济压力,那就得不偿失了。保险的目的是在危机时刻帮助我们,而不是为了让我们都变

购买保险不是盲目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保险。如果为了买保险,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比较大的经济压力,那就得不偿失了。保险的目的是在危机时刻帮助我们,而不是为了让我们都变成险奴。

专家建议中低收入家庭投保“消费型”

那些中低收入者和年收入没有保障的人群是最容易成为险奴的。这些人群的收入较低,或者不稳定,如果投保过量的话很容易给自己的家庭带来较大的压力,保费的缴纳就得不到保障。

对于收入不高的家庭或个人而言,想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做好商业保险保障规划, 尽量少花保费多得保障,那么在险种选择上,应该偏向消费型产品。

不少人喜欢购买带有现金返还功能的保险,还有不少人在购买人生第一只保险时总是说“就当储蓄”吧。但带有储蓄或者带有投资收益功能的保险产品,因为要在一定时期后返回投保者现金,因此价格会比较高。

对于经济能力有限的人们而言,在没有多少钱可用于购买商业保险的情况下,自然是要挑选纯保障的产品。虽然缴纳的保险费会慢慢消费殆尽,最后不能从保险公司拿回一分钱,但你却获得了保险期间内的有效保障,已经达到了“保险”的目的,也就物有所值了。

我们举例来看,以死亡(无论是疾病还是意外引发的)为保险责任的寿险产品,可分为终身寿险、定期寿险和(生死)两全保险三大类型。终身寿险的保单有现金价值,可用来质押贷款,相当于死亡还给你一笔存在保险公司的钱,有较强的储蓄功能;定期寿险是消费型产品,保障一定时期内的身故利益,过期后就作废;生死两全保险可在保险期间或期满后领回一定的生存金。

比如,30岁的王先生是一家之主,女儿3岁,夫妻两人每月总收入6000元,每月结余不多,他打算从C公司购买一款寿险类产品。如果他购买一份30万元额度、15年期的定期寿险(选择15年,主要是考虑保障到女儿成年后),只需要每年支付582元的保费。如果他要购买同样30万元保额的该公司一款两全保险,15年的保险期间内每年需缴17940元,满期后仍然生存则返还30万元,保险期间内死亡也可获得30万元保险金;如果购买该公司的一款终身寿险,缴费15年,每年需缴10500元,身故后家人获得30万元保险金。

王先生一家目前生活的资金本来就不宽裕,因此没有必要再通过投入一笔较大额的保险资金为将来生活储存。对他来说,选择购买消费型的定期寿险更为合适和经济。

不要盲目选择高额保险

曾几何时,购买保险成为都市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流行和时尚,成为互相攀比的“常规项目”。

但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决不会拿保险的额度来互相攀比。尤其是对于经济收入差距悬殊、家庭人员结构不尽相同、家庭资产负债状况有所差别的两个家庭或个体而言,这种比较毫无意义。即便是家庭各方面情况相似,但个体之间的差异,也会导致每个人、每个家庭需要不同的保险产品以及不同的保障额度。

比如,一个年收入愈50万元的公司高管,妻子为全职太太,并有一个5岁的孩子,他可能需要几百万元的寿险保障;但一个年收入5万元的家庭支柱,则几十万元的寿险保障就可对家庭负责了。后者所需的保费自然可以较低。

对大多数家庭而言,保障额度基本上可以覆盖未来家庭的重大开支就足够了。

现实中有很多人购买两万元保额的寿险,这是不明智的一种选择,不仅需要缴纳保费,还在危机时刻解决不了家庭的财务困难。所以专家建议:收入不高的人们不要为了降低保费而购买超低保额的保险,即使保险的购买应该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




温馨提示:在实际保险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理赔圈发布,保优赔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保优赔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进行删除。

还有其他保险和理赔问题?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loading
  • 看不懂保险条款
  • 不清楚如何挑选保险产品
  • 如何快速申请理赔
  • 被拒赔、被少赔怎么办
  • 其他
请选择预约的问题类型
请输入2-6位中文字符的姓名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loading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

loadingloading

预约成功!

理赔顾问将在预约成功后30分钟内与您联系,请您注意接听来电,谢谢!

热门问答

最新资讯

更多>>
在线咨询

全国理赔热线

(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

电话咨询

微信扫码快速咨询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