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些年,保险业由于保险销售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保险行业声誉扫地,人们开始不信任保险,为了重塑保险业形象,保监会对保险进行广告积极宣传。
现在,打开广播,早7点左右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后,就会迎来保险业的行业形象广告,相关广告会覆盖央视的交易时间,最后到深夜23点之后,这样的广告还会在一些地方电视台继续。
一个月前的7月8日,“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的设立,或许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近两个月内发力大规模、地毯式开展行业形象广告播放宣传的最好“理论依据”。
事实上,此次活动已经进行了1年多时间。据了解,这是在中国保监会的指导支持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牵头所做,自2012年开展以来,共20家公司为行业形象宣传提供了经费保障。其中,“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一组形象宣传片耗资上亿。
“重塑行业形象当然是好事。”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大型保险公司省公司副总向人民财经表示,“不过我个人不觉得治本的办法,实在地说,看上去倒有点像‘面子工程’。”
上述行业人士还说,“不知道这会花去多少费用”,各个保险公司每年都会向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交费,但钱是怎么花的、花到哪儿去了,保险公司并不知情。
与保险业通过广告宣传的方式大力重塑行业形象相对应的是,消费误导等行业“痼疾”在2012年到2013年“死灰复燃”,保险投诉这一重灾区的“灾情”不但未见好转,反有恶化趋势。
以北京为例。北京保监局发布的上半年保险投诉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市的保险投诉总量为1926件,与去年同期937件相比,增幅逾一倍。
“保险公
司过度追求业务规模,而忽略了销售合规性,导致销售误导案件时有发生,而服务意识不强,惜赔拖赔及无理拒赔现象仍然严重。”一位保险专家如是解释。
6月14日-3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曾通过网络面对社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超过12万网民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8.05%的网民认为最影响保险行业形象的因素是保险公司的服务。
“根子在这个行业已经成形的体系上。”前文所述的保险公司高管表示,“花一大笔钱做广告,就能重塑行业形象了?我对这么做的实际效果表示怀疑。”
保险本身是一个公益事业,它承担着风险,赔偿损失。但又由于保险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改善,短时间内是很难通过广告来重塑形象,所以当前要做的事应该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保险体制改革,这比广告来的快!
温馨提示:在实际保险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理赔圈发布,保优赔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保优赔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