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汽车刺激政策出台已经临近。
6月4日,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称新一轮汽车刺激政策确实在制定过程中, 具体方案尚在多部委讨论过程中,出台时间还不能确定。
在权威政府部门确认这一政策前,市场已经对利好进行了预估,汽车板块持续上涨。5月28日,汽车整车板块上涨了3.45%。预期收益的中国重汽、长安汽车、、等汽车制造商的涨幅均超过5%,一汽涨停。
接近政策制定部门的权威消息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有一些政策细节尚在讨论,讨论的焦点是既要维持政策的延续性,又要根据目前和整体经济不同于2009年的情况做出调整,由此决定是否扩大受益面。
与此同时,嗅觉灵敏的地方政府触摸到中央的意图,已经推出地方财政汽车刺激政策。5月31日重庆正式宣布启动新一轮的 家电以旧换新 和 汽车下乡 惠民政策。
● 汽车下乡 仍存争议
政策制定讨论的焦点,聚集在如何根据目前的情况在具体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
参与政策制定讨论的有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然而部委之间对于上述问题有不同的意见。
参与制定政策的不只是,政策细节我们只有通过商讨才能敲定,所以现在还不能对外公布政策内容。 张相木说。
根据2009年6月4日发布的《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方案》,国家财政给予的资金补贴面包括农民新购微型客车、微型载货车、轻型载货车、以及报废三轮车、低速货车,还有换购的微型载货车、轻型载货车。排量不超过1.3L。
细则规定,微型载货车、轻型载货车和微型客车销售价格每辆5万元及以下的,补贴销售价格的10%;销格每辆5万元以上的,定额补贴5000元。
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已经和2009年不同,而且在汽车消费市场,经过了上一轮的刺激,不少消费者已经买了车,完全沿用上一轮政策的措施,政府层面要考虑能否达到刺激效果。 上述消息人士称。
一位汽车业内人士说,补贴性的刺激政策,事实上是在特定的时候 诱使 潜在的消费提前进行,也可以说是 预支 了市场。同一政策长期推行效果就难以显现了。
基于这样的考虑,有部委提出 把排量不超过1.3L的轿车也纳入补贴范围中 ,上述消息人士称: 虽然还在讨论,但极有可能推行。如果推行,刺激面将大大增加,效果也会截然不同。近年农民经济实力的上升,也需要政策给予这样的刺激。 如果1.3L以下轿车纳入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包括、、王子等在内的多款将受益匪浅。
不过,因为上一轮汽车刺激政策所推行的 以旧换新 效果并不理想,有部委也提议不再保留或者变换方式推行这一政策。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政策的鼓励范围有针对性,才能真正将补贴用于刺激农村的消费、流通环节。
●有望本月出台
近期正在制定的多个汽车补贴政策并不明了,业内也颇多猜测。
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被认为是2010年国家安排120亿元专项补贴资金的延续。这项政策称之为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规定凡是消费者购买目录上的节能汽车(排量1.6L及以下,百公里低于6.9L的汽车)都能得到3000元/辆的补贴。
消息人士称,新一轮的汽车刺激政策不只安排60亿元节能汽车补贴资金, 实际上,新一轮刺激政策有两方面,一方面是 汽车下乡 和 以旧换新 政策,惠及的是农民,另有资金安排。另一方面是已经确定的,安排了60亿元的节能惠民工程。 据张相木透露, 汽车下乡 和 以旧换新 专项资金的数额还未敲定。
双管齐下的补贴政策开始被业内看好。2009年通过类似的政策推动,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分别增长48.30%和46.15%。2009年、2010年微客同比增长83%和28%、轻微型货车同比增长35%和24%;、轻卡和行业是2009年刺激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在寒冷的和宏观经济增长缺乏的大前提下,地方政府也纷纷把拉动经济的触手伸向汽车消费。 地方政府算过这笔账,可以用较小的补贴资金,拉动巨大的市场。特别是在当地有汽车企业的政府。 上述业内分析人士称。
为了对长安汽车进行支持和拉动当地汽车消费,5月31日重庆市决定将对行政辖区内生产的1.6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轻型、微型载按购买汽车销售的6%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3000元。
与2009年国家 汽车 补贴政策不同的是,重庆放宽了补贴范围,惠及范围由之前的1.3L及以下放宽到了1.6L及以下。放宽鼓励范围后,、金牛星、等多款入选。惠及企业反应非常迅速,在当天下午就宣布,将斥资6000万元配合政府补贴,计划在重庆市政府出台的汽惠农政策补贴幅度之上追加4%的补贴。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调整会有利于刺激效果,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推行却持保留态度。中国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在6月4日表示, 政府很多政策维度多在 收 放 之间调整,少有朝向节能减排的调节导向功能。政策忽视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需要政策保障、体制引导。
而国家政策的出台就谨慎得多, 尽管政策制定纠结于多个部门的协调,但应该很快就会出台了,这个月肯定会出台。 上述消息人士最后介绍说。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