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2014年,高考生们都有着怎样的感受?不同年代的家庭对高考生的经济投入如何?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整体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同时,从理财观念的角度来看,我们能否从中看出一些国人用钱观念和理财观念的发展脉络?
上世纪70年代 整个备考期间就没吃过肉 尹邓安:1978年参加高考,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现为武汉大学心理特聘教授。
额外高考支出: 1978年高考时,尹邓安已经33岁了,妻子还怀着第二个孩子。
他记得当时社会上已经有高考辅导班了,每堂课五毛钱,因为有家人要照顾,尹邓安没去上过。备考那段时间,尹邓安一如平常地工作、生活。 高考当天,尹邓安安顿好妻子,步行了近一个小时,才到十五中考点。尹邓安至今记得,当天早上吃的是稀饭和馒头,中午吃的是自己带的盒饭, 整个备考期间就没吃过肉,更别提加餐。那时候什么都得凭票啊,我一个月才分到一斤肉,还要补贴家里
上世纪80年代 考前买了3盒安神补脑液
姜红波:1986年参加高考,湖北大学毕业,现为公务员。
额外高考支出:12元的口服液+鸡蛋 44岁的姜红波是浠水人,他的孩子后年也将参加高考,正处在为高考花钱如流水般的时节。 回忆起当年的高考,对于钱的话题,姜红波脑中一片空白, 那时候没有补习班,复习资料基本上也没有,主要就是课本和笔记了。 当姜红波被列为学校的 种子选手 后,最后3个月的待遇明显不同了:学校组织老师在晚自习时,对考生进行强化训练和讲解,当然是免费的;其次,父母把家里攒下的鸡蛋都拿给他吃,考前一周,还杀了一只老母鸡给他补身子。
最后一个月,父亲买了3盒安神补脑液送到学校,千叮咛万嘱咐,每晚喝一支,刚好30支。
姜红波回忆说,当时的安神补脑液每盒4元钱。
高考前,姜红波和同校考生一起去县城,提前住进一家旅馆。这笔费用是学校付的。
上世纪90年代 花多了怕考不好愧对父母
刘丽霞:1995年参加高考,现为高校行政人员。
额外高考支出:约1000元 高三这年,刘丽霞在洪山高中就读,住校生活费为200多元,考前一个月增加了30元的伙食费,每餐可以多打一个菜。 那个时候,学校的学习已经非常紧张了,不可能再去外面补习;复习资料主要是学校发的习题,够做了。 尽管如此,刘丽霞的妈妈还是不时买回华师一、黄冈中学的各种 密卷 ;周末回家时,家中伙食异常地好,妈妈有时还会拿保温桶,把好吃的送到学校。 那个时候的考生流行喝保健品,最火的当数 红桃K 。每晚睡前,刘丽霞都会喝一支。 高考那天,父亲提前买了一挂荔枝, 挺贵的,我记得花了20多块呢! 高考第一门考完,刘丽霞感觉不好,面对丰富的午饭,她的心里还满是愧疚。
本世纪00年代 6000元买了5分,好贵! 赵雯静:2002年参加高考,现为房产公司职员。 额外高考支出:约1万元 赵雯静的英语是 跛腿 学科,高三这一年,她每周日下午要去补习,费用为500元/月。高考时,赵雯静的英语成绩比模拟考试提高了5分,当时妈妈还打趣说: 6000元买了5分,好贵!
高考期间,赵雯静和同学都在吃保健品, 脑聪明 、 脑清晰 、 脑灵光 啥都有,费用还不低,她从高三下学期一直吃到高考, 不知道有没有用,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暗示吧!
高考当天,赵雯静的父亲推出摩托车准备送考,妈妈怕不安全,掏出50元执意让父女打车。当天的午饭还是在家里吃的,妈妈特意买了活的基围虾,还有昂贵的大黄鱼,这一顿破费不少。
从上面的整个高考过程中来看,中国人很大部分家庭收入来源都投入了孩子的教育上,面对目前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家庭的生活也会因此受到其影响,从上面的脉络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待高考越来越矫情。在这高考即将来来临之际,理财师建议:
1、应该等闲看待高考,毛主席说过 战略上要轻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家长们应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2、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该花的钱才花,不该花的钱绝对不要花;
3、尽早规划好孩子的教育费用呢,当然目前理财市场上也有相关的教育金保险产品可以配置。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