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学姐给一朋友推荐某款产品,是**公司的。
朋友一听,这公司好不好啊,怎么没听过。
下意识觉得有点不靠谱。
不过,「没听过」就等于「不靠谱」,「听过」才是「靠谱」吗?
衡量一家保险公司到底应该看哪些指标?
如何选择一家合适的保险公司?
今天我们聊聊。
买日常用品,我们都会倾向选择名气大的产品。
想买空调,选格力。买手机,选苹果。
因为这些品牌经过了大多数消费者的使用检验,总体质量不错,购买不容易踩雷。
而人是一种会根据已知的事实和经验推测未知的高级生物,不自觉会把日用品“名气大=靠谱”的思维模式带到保险领域来。
但保险可不是一般的消费品。
我们买了劣质空调、手机,还可以申诉、退还,最差的结果就是损失一笔钱。
但保险是事关民生基础的领域,动辄波及一个家庭的财务情况。
一旦发生问题,可能会造成社会动荡。
所以国家对保险的监管非常严。
学姐在之前的文章《中彩票了,开个小保险公司!》中说过,从保险牌照审批、保险公司设立要求、产品开发及销售、理赔以及资金,每一步每一环保险公司都受到严格的把控。
再加上2016年实施的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再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散设置,分分钟把保险公司玩猫腻、倒闭的可能性摁死在摇篮里。
保险是几乎与银行持平的准入门槛,下限都会被银保监牢牢把持,非常安全。
既然保险公司都靠谱,下限无差异,那么挑选保险公司,我们只需看它们的上限即可。
我们可以主要看这几个指标:
看偿付能力,保险公司风险高不高
偿付能力是衡量一家保险公司是否具备偿还债务能力的动态指标。
这两个指标具体为: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值,衡量保险公司高质量资本的充足状况。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值,衡量保险公司的总体充足状况。
简单来说,就是用来衡量保险公司有没有足够的钱用以赔付。
一般偿付能力充足率越高,保险公司的风险就越小。
但也不必过于追求高偿付能力充足率,因为它会随着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而波动。
比如2019年第2季度偿付能力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第3季度偿付能力大部分有明显变化。
但只要核心偿付率>50%,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就算偿付能力达标了。
不过在操作中,银保监通常会更加严格,偿付能力低于150%,保险公司就会受到“特别重点的关照”,比如可能被邀请“喝茶”、“写写检讨”之类。
总的来说,偿付充足率作为监管红线,任何保险公司都不敢有怠慢。
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方面,从偿付能力指标来看保险公司风险状况,是很直接又有效的一道准绳。
另一方面,不必过于担心偿付能力,有问题银保监会比我们更早发现和处理。
三、看理赔情况,保险公司爽不爽快
能不能赔?多久才能赔?这些都是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衡量一家保险公司如何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是2019年上半年部分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
我们从获赔率和理赔时效这两个指标可以发现:
获赔率基本都在97%以上,最高是100%,大小公司差异不大,整体都不错。
从理赔时效来看,都在3天以内赔付结案。
可见,我们印象中的理赔难,保险公司不赔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当然,肯定也有极个别公司或个别案例理赔时效远慢于披露数据,但最慢也不会超过三十天。
*《保险法》关于理赔时效的要求
1.看服务评级,消费体验也很重要
除了偿付能力和理赔情况,我们还可以看什么呢?
——看服务。它能直接反映客户的消费体验。
A.投诉率
无论哪一行,投诉数据都可以直接反应服务,它关系着的保险公司服务质量和消费者的感受。
试想,如果我们发现,关注的保险产品来自于投诉数据特别多的保险公司,恐怕我们的内心都会默默打退堂鼓吧。
B.服务评级
服务评价最能用以体现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里面牵涉的指标非常复杂,包括销售、理赔、咨询、回访等所有环节,得出的服务评价是过去一段时间里保险公司整体服务水平的体现。
服务评级可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四大类,分别代表质量优秀、质量较好、质量较差、质量差。
这套指标由最权威的保险监管机构提出,包括银保监会、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等,绝对的真实有效。
点击查看更多保险公司服务评级:2019年,最新保险公司服务评价排行!
2.看公司背景,主要股东牛不牛
公司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我们推测出一家保险公司的实力如何。
举个例子,比如工银安盛和众安保险。
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这两家公司,但一说到它们的主要股东,相信大家都略有耳闻。
工银安盛:中国工商银行+法国安盛集团(AXA)+中国五矿集团
众安保险:阿里巴巴+平安+腾讯+携程
这两家保险公司背后的主要股东都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有这样实力雄厚的股东公司作为依托,一定程度上能说明保险公司的实力强,稳定性高。
买保险时,很多人都会优先考虑保险公司,再挑选产品。
学姐十分理解,毕竟在无法直观地感知一款产品的好坏,通过公司大小来区别产品好坏是大家的普遍做法。
但实际上,这样一刀切既浪费了买到好产品的机会,又无视了保险产品应该符合需求的原则。
首先,若买保险挑大公司就可以,全国又有几家大公司呢?
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对大小保险公司的认知都是片面的,仿佛只有广告常见、网点多、亲友介绍的那几家才算大公司。正确来说,保险公司的品牌应该建立在服务水平上,而不是开业早晚、股东背景或者业务规模。
当然,学姐不是鼓吹说大公司的产品就是不行,这个也不现实,不然人家凭什么成为大公司。
只是不同的险种对保险公司服务经营能力的依赖度不一样,有些险种只需要看性价比,有些险种需要看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力,有些干脆闭着眼买都不会错。
因此,学姐总结了下面这张图,来表明不同产品对保险公司品牌大小的依赖度:
意外险、寿险和重疾险:建议先挑产品,再考虑公司
医疗险、人身保险新型产品:建议先看公司,再挑产品
想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品牌依赖度差别,请移步《我们买保险时,哪类产品需要优先选择大公司?》
其次,在时间面前,大小公司是相对的,产品是绝对的。
我们的保单动辄几十年甚至终身,几十年浮沉里,谁也不能保证现在的大保险公司会不会销声匿迹,现在的小保险公司会不会逆袭登顶。
华夏保险去年的保费规模排名第四,妥妥的大保险公司,但在十几年前呢?华夏保险也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保险公司。
而白纸黑字的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无论经过多长时间,都是不变的存在。
最后,上述说的非常清楚,保险公司的重要衡量指标——偿付能力和理赔情况。
这两个指标受到银保监会的严格把控,无论大小公司,下限同样被牢牢圈定,非常安全。
而且根据2019年披露的数据可知,大小公司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
所以总的来看,选保险公司重要,但选产品更重要。与其过度迷恋大公司短暂的荣光,不如捉住眼前实实在在的利益。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