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5月,沪上房贷险保费收入终于迎来了“曙光”,虽然保费收入只有0.8亿元,但却摆脱了去年同期保费收入为负的尴尬。保费转正固然可喜,但在沪上14家开展房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中仍有6家保费为负,平安财险、天安保险等原先力推房贷险的公司仍在消化“退保潮”的苦果;反倒是华泰财险异军突起,4月单月所实现的房贷险收入即占到上海整个房贷险市场份额的77%,暂时给房贷险市场撑起了门面。
直面退保压力
房贷险曾被业界公认是稳赚不赔的盈利险种,然而在近两年的时间内,房贷险业务每况愈下,逐渐成为“鸡肋”:迫于强制投保且赔付率几近为零的舆论压力,许多商业银行把房贷险由强制改为客户自愿选择,这直接导致了投保量的大幅下滑;去年央行两次提高住房贷款利率,导致提前还贷量激增,房贷险的退保量也随之攀升。
业内人士表示,房贷险之前采取的是趸缴形式,保费由银行代收,保险公司一次性向银行支付全部手续费。然而一旦遭遇退保,保险公司将按照未到期的责任年限的保费退还给客户,但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等却无法追回。有关数据统计,上海各保险公司今年收取的房贷险保费中,已有逾40%用于支付提前退保的费用。这导致保险公司利润大减,不少公司纷纷退出房贷险领域或主动压缩规模。
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业务管理中心有关人员表示,近期公司的退保率已超过50%,主要是由于提前还贷的日益攀升。天安保险上海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为了妥善应对房贷险的退保情况,特备了1亿元的准备金,还提供不少人性化的服务方便客户办理退保。
求变谋新路
对房贷险的不信任首先体现在出险率上,不少银行人士坦言该险种的出险率比较低,对投保人而言意义不大;即便加入了还款保证责任,但由于条款的种种限制,真正能够得到保险公司赔偿的案例很少。今年前5月,沪上房贷险赔付率仅为8.47%.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认为,房屋贷款面临两个风险:一个是自然风险,即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另一个是人身风险,即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的风险。为了转嫁贷款的风险,房贷险的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保险公司能坦然面对退保压力是一方面,房贷险的出路还在于从自身求变。上海保险同业公会财产科张菊珍表示,不少产险公司都承认躲避发展房贷险不是长久之道,很多保险公司也在陆续酝酿房贷险改革。
期缴型房贷险的推出本被寄予厚望———2004年初,太保和太平保险就与工行、农行合作推出可选择分期付款方式的房贷险。消费者可以按保险年度每年缴纳一次房贷保费,年缴保费则以贷款余额为基数计算,每年的费率也是固定的。如果提前还贷,保险合同即时自动终止,不存在退保的问题。但期缴型房贷险并不足以救市,从投保率看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专家指出,期缴型房贷险试点效果并不如预期来得理想,除宣传力度不够外,消费者的热情不高也是一个原因。同时每年交一次保险费,银行的操作成本和时间将大大增加;房产商的利益也将有所缩减。
专家指出,房贷险业务的发展首先要严格控制手续费,保险公司可以在不给中介和银行高额手续费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形成行业公约,避免恶性竞争;其次,加强精算,调整费率,针对退保率升高的现象,可以对房贷险投保前几年的费率适当提高,即使加上无法退回的银行手续费,保险公司也不会亏损。
在保险公司看来,渠道和产品仍是房贷险的根本。据悉,虽然房贷险不再强制购买,但不少商业银行仍会推荐一些保险公司供客户自主选择。华泰财险成为工商银行的主荐公司之一,业务获得了不小的发展。同时,华安、中华联合等公司正考虑在房贷险的险种上进行升级调整,如和家财险组合销售,从而实现费率的优惠。
温馨提示:在实际保险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理赔圈发布,保优赔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保优赔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