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月起,
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
明年1月起,
新增6个个税专项抵扣项目,
并且调整个税税率结构。
大师兄的粉丝,
每天在群里不厌其烦的问:
我到手的工资,
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
头发都算掉了,还是算不懂?
今天大师兄就来扒一下
税改到底影响到到你什么了
以及我们国家为什么要税改。
说起税改,
我们首先要知道:
▼
税改税改:
到底改了什么,影响到了哪里,为什么要税改?
1.税改,直接关系到到手工资的多少
2.税改,到底改了什么
3.为何税改?
一、我们的税,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全年应税额=【一个纳税年度内综合所得①-免税额6万每年②(5000每月)-专项扣除(三险一金③)-专项附加扣除④】*综合所得税率⑤-速算扣除表
二、本次税改,都改了什么?
本次税改,
涉及到关系到以上公式的所包含的所有要素:
①界定综合所得范围:
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全部归属于综合所得范围;
从大于一处企业领取薪金的个人,需要注意本条所产生影响,比如领取稿酬的作家等等。
②基础免税额提升:
基础免税额提升至5000元,月薪5000元以下人群无需缴税;
③五险一金按正常水平缴纳:
对于企业,尤其是按最低水平缴纳五险的企业而言,用工压力有所增加;
对于个人,按照实际工资缴纳五险一金后: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水平提升、公积金购房贷款、租房提取额度提升、缴纳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额提升,纳税额降低;
总的来说,按正常水平缴纳五险一金,有利于维护纳税者的权益。
④增加6个专项抵扣额度:
专项抵扣额度,即在工资(综合所得)中,扣除免税额、扣除三险一金、在增加6项基本生活消费免税额,剩下的工资额度,才需要缴税;
大师兄:
独生子女,
家有63岁父母,
一线城市租房,
与紫霞仙子婚后有一小孩在学龄,
没有生大病,
2019年考取在职研究生
*
按照公布的《暂行办法》,
大师兄2019年起,每月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额度为
“养老2k+租房1.2k+子女1k+继续教育0.4k=4.6k”
再加上免税额度5千元,
则每月有9600元的额度无需缴税。
假如大师兄扣除“三险一金”(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后月收入20k。
9月,大师兄交税3120元;
10月,交税1590元,减税1530元;
2019年1月,交税890元,减税2190元。
⑤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
工资水平越高,所缴纳税率水平越高;
本次税改优化税率结构,拉长3%、10%、20%税率级距,缩小25%税级,保持30%、35%、45%税级不变;
年终奖总额高于月工资总额者受影响较大:以年度综合收入平均至12个月后的收入水平,会导致总体缴纳税率水平提升,缴税额度提高。
看三个案例:
1)二师兄,年入25万
60%按月发放,40%作为年终奖发放,个人税负率为10.45%;
二师兄年入25万,全部按月发放,扣除三险一金后税负率为10.35%;
税改后,二师兄全年收入25万,适用税率5.13%,缴税额度下降;
2)大师兄,年入100万
新旧税率无论如何,税率维持在22%-25%中间;
3) 唐小僧,年入150万
旧版税率无论怎么发放,税率在26%-29%中间;而按照新税率,则为30%,税率上升,考虑到缴费基数的庞大,缴费额有较大提高。
由此可见,本次调整过后,低收入者缴税降低,高收入者缴税更高。
小编问了身边的朋友,
大家纷纷表示,
本次税率调整对自己工资的影响,
问题不大。
三、为什么要税改?
经济下行,
还富于民。
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陷入严重滞涨,日本在80年代的经济政策导致日本经济进入“失去的十年”,对我们来说或许值得借鉴
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遭受多重冲击,越战、石油、黄金等等违纪接踵而至,美国沉浮在十年滞涨中难以挣脱。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时,通胀和失业率高达两位数。里根选择了减税,大幅度减少政府开支,控制货币的供应,大幅度削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两年的黑暗时期过后,里根的减税方案不仅让美国经济彻底走出了滞涨的泥潭,还为美国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83年到90年代末期,美国经济迎来了长达十多年的持续繁荣。
随着80十年美国经济重新恢复增长,轮到了日本经济陷入危机。时任首相委托日本银行总裁前川春雄研究对策,出台《前川报告》成为日本经济战略指导。报告认为日本经济应该成为内需主导性国家,同时需要大力扩展海外投资,刺激经济的主要方式是大幅放松货币。为了应对日元升值,日本央行连续大幅降息,与此同时还扩大住房和基建投资。
最终事实表明,日本的经济拯救计划并没有成功,大幅度降息导致日本楼市和股市出现超级泡沫,日本不得不加息来应对,导致资产泡沫破灭,日本经济在随后的30年里始终徘徊不前。
而我国目前面临的困境和美国70年代有诸多相似,都是经历了多次大规模投资之后,发现政府财政刺激经济的效果越来越弱,而货币政策的宽松又带来了通胀和资产泡沫风险;但另一方面,从应对策略看,一直以来更多的是和80年代的日本政策更为接近,“货币宽松+基建+一带一路”。而最近推出的税收改革,可以说是中国开启减税政策的第一步。
四、本次税改,
还意味着哪些深层次的国民经济转变?
凛冬将至,
合理资产配置,
才能安全过冬。
1.理财方向转变
银行理财产品一直是跑赢通胀的利器,不过央行的新的资产管理规定要求打破刚性兑付,即银行理财将不再承诺保本。此政策一出,“结构性存款”开始成为保守理财者的新选择。
结构性存款明确承诺保本,但是并不保息,年化收益率大概在4%上下。产品的运作原理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将投资者收益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信用、指数等标的物挂钩,大部分购买存款,小部分购买金融衍生品,起购点一般5万元以上。
另外,在安全的前提下跑赢通胀,货币基金和储蓄式国债都是不错的选择。去年国内货币基金年化基本上在4%-3.5%左右;储蓄式国债更适合长期投资者,财政部今年8月新发行储蓄式电子国债,3年期票面利率4%,5年期票面利率4.27%,可以提前变现,但要损失一部分利息。
2.养老问题
经济下行,个人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养老问题。
一是我国养老金替代率过低,比如一个人退休前每月收入1万,退休后只有4000元,按照世界标准,养老金替代率70%以上,也就是退休后每月7000元才能维系相对体面的生活。现在日本的退休老人,退休金的80%拿去支付房租,剩余的少量金钱只能拮据使用。考虑到税改之前很多人的养老保险并未足额缴纳,人们领到的钱可能更少。二是,我国老龄化愈发严重,养老金能否足额按时领取,也是一个问题。
从国外的现有成熟经验看来,养老保险通常包括三大支柱:一是我们大多数人在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二是企业年金,三是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对于个人而言,是时候考虑个人养老保险的配置了。对于个人而言,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还能适度避税,比如正在上海、福建和苏州试行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根据中国银行保监会的测算,假如一个人从30岁开始缴纳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每月缴纳1000元,产品收益率以3.5%的复利计算,等到60岁退休,总共缴纳保费36万元,账户价值变成了61.8万元,退休后每月可领取2746元。
3.重大疾病风险
除了增加对养老保险的投入,对重疾险的投入也应该有所增加,比如“重疾险”。重疾险的创始人是一位南非的外科医生Marius Barnard,他认为,很多人即使最终能够度过重病的考验活下来,他在财务上看其实已经死了。医学只能挽救一个人的生理生命,却无法挽救一个人的经济生命。某种意义上看,重疾险也可以理解为工作收入损失险,在经济下行周期,收入和就业压力大增,这样的产品一个家庭还是可以考虑配置的。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