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者冒名参保工伤胜诉律师称是十几年来类似案例首次胜诉
17岁打工仔杨某因为未满18岁,借用老乡身份证应聘,并参加工伤保险,结果其工伤索赔之路一波三折。深圳社保中心和深圳市政府先后以他是冒名参保不予承认,杨某无奈只好告上法院。记者昨日获悉,这起广受关注的案件在深圳中院终审判决,判决劳动者胜诉,社保中心要在15天内作出处理。
2006年底,福田区法院一审判决杨某胜诉,社保中心随即向深圳中院提出上诉。4月3日,该案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后,于日前作出终审判决。
法院认为:杨某假冒黄某的身份到工厂工作,该事实已经被之前的民事判决确认,双方对该事实也已承认。虽然假冒这一事实,杨某和工厂都有过错,但他们双方之间,一方提供劳动,一方支付报酬的事实劳动关系客观存在。而作为用人单位的工厂以黄春平的名字办理了工伤保险手续,实质上也是为杨某办理了工伤保险手续,所以杨某与社保中心之间的工伤保险关系理应成立。且从本案中,也无证据证明工厂存在骗保的行为。
据此,法院认为社保中心应当重新对杨某的工伤待遇作出处理,判决驳回了社保中心的上诉,维持原判。
事件回放
冒名参保不获赔状告社保中心
2004年3月,刚满17岁的江西人杨某来到深圳打工,因尚未成年,遂借用了老乡黄某的身份证应聘,并成功进入深圳大鹏某工厂打工。该厂即以黄某的名字办理了社保。2005年4月,杨某工作时发生事故,整个右手被机器压碎,右手手掌截肢,花费了5万多元医药费。为了能顺利索赔,杨益平首先“状告”黄某,只为了让法院确认参保者的真实身份。深圳龙岗区法院审理后最终确认,“制造厂确实以黄某的名字为杨某办理了社会保险手续。”
随后,杨某拿着这份判决申请工伤保险,但深圳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和深圳市政府先后认定,杨某从来没有办理过工伤保险,其借身份证投保险关系无效。杨某随即向深圳福田区法院起诉,状告社保基金管理中心。
各方看法
律师判例有里程碑意义
“这个案件太有意义了,十几年来全国特别是广东这个外来工集中的地方,类似的案例都是劳动者输官司,这个结果将具有典范作用!”杨某的代理人张战律师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张战刚开始接到这个官司时,他所在律师事务所的大部分律师都劝他别接手,因为肯定会输的,而张战也从网上搜索,确实发现之前的类似案例都是劳动者败诉。
社保中心社保基金有高骗保风险
与杨某及其律师的感觉截然相反,深圳社保中心和代理律师则是显得有些担忧,之前深圳中院二审开庭时,他们曾提出劳动关系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但从来没有法律法规认定过“事实上的工伤保险关系”。如果这种借用他人身份证参保的情况最终被认定为参保有效,则会给用人单位打开骗保方便之门——工厂完全无需审查员工身份,也无需为全厂员工参保,只要一部分员工参保,一旦没参保的人员发生伤亡事故,那么工厂就可以声称是“冒用了身份”,以某参保人员的名义为其领取赔偿。一旦如此,社保基金则处于一种高骗保的风险状态,诚信也将失去约束机制。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