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这个定义看起来很美丽,但是现实却是很无奈。
养老金的缺口,这将威胁到很多人养老问题。据中广网的报道,“巨大的空帐需要填补,专家给出了几个解决办法。一是增加年轻人数量,增加劳动力;二是一部分国企愿意红利上缴,以填补空帐;第三就是大量印发钞票,从账面上填补空帐。”实际上,除了印钞票之外,前面两种方法的难度是相当大。要是大量印发钞票,这就等于搞通胀,这需要全民来埋单。
有的城市,一些农民工对企业强制为员工缴纳社保金的做法,表示了不满的情绪。实际上,并不是这些农民工目光短视,而是社保不能给他们带来实在的好处。社保养老金制度只是现代才有,古代并没有,但是人们一样过来。
以北京为例,养老保险比例是按照工资的28%,其中公司缴纳职工收入的20%,个人缴纳8%。也就是说,如果你给开出2000元工资,那么就有560养老保险,。名义上是公司替你交了400元,个人交160元。假如你仅仅是购买养老保险这一项,那么你每个月拿到钱就是1840元。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这个强制社保对自己有好处,是因为养老保险大部分都是公司替自己交了,个人交的只是小部分。很多人觉得只交160元就可以得到560元养老保险,这让自己占上便宜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事实上,不管以个人名义交,还是以公司名义交,本质上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本来公司给员工开出2400元工资,但是这400元要替员工交养老保险,所以只能开2000元。也就说,不管是从公司财务中直接缴纳,还是从你的工资收入中缴纳,这560元都是被政府拿走的。同时,公司在你身上开支都是2400元。
公司替员工交社保,这和间接税是一样的道理。对于公司开出工资2000元的人来说,仅仅养老保险就要给政府交560元。除了养老保险,还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其中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不用个人交。如果“五险一金”都交齐了,这个比例就占到个人工资的6成左右。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说到,“没有强迫性的养老金制度,人们会自行储蓄而养老。香港十年以前是没有这种养老金制度的,情况不差。而那些养老金制度强迫人们通过政府投资,回报率一般是低的。有很多专家作过统计,自己积蓄投资养老的回报率,比政府代替人们投资养老的回报率高很多。这是普遍的情况。有些人因为自己不积蓄,到老时就有问题。”
经济学者邓新华说到,“智利模式另一个值得吸取的优点是,如果老人去世,其养老金帐户的余额可以由其后代继承。现在欧美通行的模式是,老人去世,其帐户余额则归社保基金所有。通行的模式会让官员把去世老人的帐户余额看做他们的管理盈利,他们会把这些‘无主资金’用于扩大行政花费,使他们自己享受较好的福利。”因此,养老保险并不能强制,同时也应该让养老金余额可以继承。
一个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这将意味着每个劳动力供养老人负担越来越重。社会财富是劳动力来创造,所以劳动力数量和供养老人比例将对财富创造有很大影响。越来越多人口加入老龄化行列之中,将意味完全变成一个消费者。退休人口的退休金,这都是全体劳动者来承担。
私企打工一族,虽然很多人一个月工资有两三千元,或者还多一些,但是不少企业都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来给他们购买社保。工作时一个月还能拿三千元,到了退休之后,可能拿不到在职时工资的一半,也就是不到1500元。即使一些所谓体制内的人员,退休之后的收入也是严重缩水。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认为,“我国的养老金制度面临着老龄化社会、独生子女政策、通胀预期等挑战。”因此,这就等于告诉老百姓,社保养老并不可靠,需要做好多手准备。
社会养老保险真的保险吗?也不见得。社会保险的缴纳提现的是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制度,能够保障退休之后的基本生活,可是有多少人是指着这笔微不足道的退休金来“享受”晚年生活?恐怕也只是停留在能够维持基本生活的水平上罢了。
因此说,若想提高晚年生活水平,在保证日常生活开销的基础上,过上理想的晚年生活,真正做到“享受生活”,光指望社会养老保险是远远不够的,购买一份商业养老保险,才是确保晚年生活幸福安康的保证。年轻时投保一份商业养老保险,在储蓄的同时,也给未来的生活提供了一份保障。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