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保险业发展总体情况
1.1 我国保险产业市场发育
1980年,我国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至1986年,我国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这一时期,保险公司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政府的意志,其经营是一种政府行为,所以也无从谈保险市场问题。1986年,新疆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成立,结束了中国保险业独家垄断经营的历史。此后,中国某保险公司(1988年)和保险公司(1991年)相继成立,保险竞争开始形成。
从市场主体结构来看,虽然从90年代以来,市场主体不断增多,但仍属于寡头垄断结构。在众保险寡头中,国有保险公司是保险市场供给的第一集团,控制着60%以上的保险市场。中国某保险公司和中国保险公司是供给的第二集团,控制着30%左右的保险市场。其他保险公司则是市场供给的第三集团,市场供给量低于10%.
1.2保险产业发展演变过程
20多年来。保险产业的保费收入快速增长,保险密度不断增长,保险深度不断提高。保险密度是指人均保费收入。这是衡量一个国家保险业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均保费收入越高。说明一国保险业相对越发达。保险深度是指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这是衡量一国保险业发达程度的又一个重要指标。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越大,说明一国保险业相对越发达。如表1所示:
保费收入实现第一个500亿元用了15年,第二个500亿元用了3年,而2001年保费1年实现增长500亿元,2002年比2001年增长了近1000亿元。保费平均增长率30%左右;保险密度从1980年0.47元/人提高到 2002年的237.6元/人,如果用图形表示,呈现出平滑的上升曲线;保险深度从1 980年0.1%上升到2002年3%.按照波特产业演变过程理论。我国保险产业的发展处于增长期。
2 产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2.1保险业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育成正相关关系
经济体制的转型是我国保险业恢复和发展的直接契机。保险需求源于人们对于不确定性风险预期损失补偿的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国有财产,政府是承担风险的主体,企业并不需要承担风险。个人也几乎没有财产和人身风险来让保险公司经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同时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风险,人们意识到许多风险难以避免且个人没有能力完全承担,于是,企业和个人不能不考虑风险的分散及转移问题。在这种体制背景下,保险业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起来。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