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流畅、语句通顺、文字浅显易懂、内容完整,便于消费者理解选择”———近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文件,要求各寿险公司制订人身保险条款时,做到上述等8项要求,使保险条款通俗化。 这份名为《推进人身保险条款通俗化工作指导意见》的文件,要求其实很简单:让消费者看懂保险合同。它要求合同不仅要浅显易懂,同时应对专业术语进行解释,保险公司还应进行回访,提醒消费者认真阅读人身保险条款,了解消费者是否准确理解合同内容,并进行风险提示。 今年以来,保险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据上海市静安区法院调查,该院1月至4月受理的保险纠纷案件,就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5%。从已审结的案件来看,由市民个人告保险公司赔保案件,败诉率达到56%。 不少败诉的投保人认为,投保的时候“看起来很美”,理赔时却万般艰难。在保险条款未尽规范之前,投保人有必要认真把握审核,以杜绝类似风险。 天花乱坠的宣传,为何不构成欺骗 3年前,经在保险公司工作的阿萍推荐,张某与公司签订了《某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合同,并支付保险费共1.8万余元。 2013年9月,保险公司派人通知张某,请求张某去协商。保险公司称,投保人对该险种意见较大,为此提出4种解决方案。对这4项方案,张某均无法接受。她认为是保险公司采取欺骗及误导的方式,隐瞒真实的投资回报率,诱使自己签订合同。为此,张某起诉要求解除保险合同,返还保险费和利息损失。 在法庭上,张某拿出该险种的说明和简介资料,该材料介绍:这一险种收益高且无风险。证人阿萍也证明,她在推销保险时有过不实宣传。保险公司强调,张某提供的保险说明书和简介资料,不是公司印制正式的宣传资料,纯属保险代理人的个人宣传;而阿萍的证词也不能说明保险公司有欺骗的行为。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张某是在保险公司业务员帮助下,填写投保书、签名、交费,这些行为均表明了张某投保的真实意思。在收到保单及保险合同后,在合同约定的10天犹豫期内,张某也没有表示不愿投保该险种或要求解除合同。3月25日,静安区法院一审认定张某提出解除的理由不成立,对张某起诉不予支持。 为骨折理赔,因“肝炎”、“痔疮”败诉 家住上海金山区的戴先生,因骨折提出理赔,保险公司却搬出风马牛不相及的理论,以他患有“肝炎”和“痔疮”拒绝。 2014年5月,戴先生投保购买了某健康保险,同年底因骨折住院,后提出理赔。保险公司认为,早间,戴某曾因分别患肝炎、痔疮和骨折多次住院治疗,可在投保时却隐瞒了投保书告知内容中载明的“肝炎”和“痔疮”两种疾病,以及第4项关于“过去10年内您是否有过住院检查或治疗”,因此拒绝了戴某的要求。在交涉无望的情况下,戴先生诉至法院。 戴先生指出,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对合同条款的相关内容及含义未尽说明义务,却无法提供相应证据。 静安区法院认为,由于戴某不能就业务员未尽说明义务举证,因此,可以认定保险公司以投保书的形式向戴某行使了说明、解释义务。戴某未将患病事实如实相告,保险公司按照国家保险法及保险合同约定,有权解除合同,对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负有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今年3月,该院一审判决驳回了戴某的诉请。 华东新闻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