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随着一系列重要的中国经济运行数据的公布,国家统计局给出了2015年一季度的中国GDP增速,统计的增速为7%,显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不令人乐观。随后,理财师注意到,有市场人士即开始预测,央行近期很可能将再次出台新一轮的货币政策,包括降息、降准等货币宽松调控政策。
不出所料,4月19日,央行对外宣布,自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在此基础上额外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再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统一下调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至农信社水平;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此次降准,也是央行自2月4日宣布全面降准后的第二次出手,释放的货币市场流动性规模约1.5万亿元。不过,此番降准的力度还是有点超出了市场人士的预期,因此前一次性降准1个百分点的幅度,只出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市场判断,目前的GDP增速7%的水平,恐已是政府能接受的增长速度底线。理财师认为,此次降准的最大好处在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而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活跃经济,也是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的。但对于理财行业来说,降准意味着什么呢?首先,货币的流动性增加,部分可能直接进入股市,但目前来看是否会继续导致后续的股市上扬呢?未必。
上周,证监会曾发布有关证券融资融券业务的通知,即《关于促进融券业务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被市场解读为“鼓励卖空、打压股市”。此后,尽管证监会出面否认打压股市,但对部分投资者,此嫣然已是一个利空阴影。而19日央行降准,对股市来说有恢复信心的作用,至于是否会导致股市的上扬,仍难以确定。对于股市来说,点位越高自然风险越大,譬如高市盈率的创业板,市场的调整很有必要。总体来看,股市牛市的投资机会是大量存在的,但风险性也在加大。除了股市,对于普通的理财投资来说,降准以及后续仍有可能持续的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将对一些理财产品的收益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这点,投资者需要有“先见之明”。对于普通居民,之前最常规的理财方式之一便是配置银行理财产品。理财师认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此外,包括余额宝等工具的投资收益,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未来收益也会进一步走低。在配置资产时,建议不妨降低此类产品的收益期望值,并降低配置的比例,转为寻求其他类型的投资机会。比如一些尚未下调收益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或许这些在股市阶段性风格转换、处于调整时,适合阶段性的配置。可在3个月到期后,再拿本息收益去配置回调后的股市。这类投资方法,可能要比在回调前买入股票被套牢的风险要来得小一些。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