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理财产品的冲击及银保监管政策变化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寿退保189.08亿元,同比增长7.2%;中国平安退保25.76亿元,同比增长25.2%;新华保险退保85.59亿元,同比增长39.4%;太保的寿险退保金为61.75亿元,同比增长58.4%。在4家上市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人寿、中国太保)中最“惨不忍睹”,“赚的还不够退的”是4家上市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尴尬局面。
所谓退保,是指在保险合同没有完全履行时,经投保人向被保险公司申请,保险公司同意,解除双方由合同确定的法律关系,保险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合同的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退保势头今年持续
退保潮的魅影去年已露端倪。年报显示,去年四大险企的退保金累计达655.69亿元,同比剧增57.13%。
退保势头在今年上半年依然严峻,前6个月四大保险公司的退保金累计仍达362.19亿元,同比大增21.84%。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为中国太保,其去年寿险退保金同比增长113.6%,今年上半年寿险退保金同比增长58.4%。
对于退保增加,中国太保称,主要为银行渠道部分产品退保增加。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则回应:“受金融理财产品的冲击及银保监管政策变化的影响。”而新华保险称,公司一款于2006年开始大规模销售的分红型保险产品,由于其现金价值在第五年末超过保费本金,同时基于国内市场的升息环境,导致顾客在第五年末进行退保,2011年以来退保金增加。
中国平安集团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接受本报专访时坦承,平安的某些银保产品退保率比预期高,但平安主要个险业务的退保率没有明显变化。
银保渠道的沦陷
从四大上市险企对退保金大增的解释中不难看出,银保渠道的投资型产品是退保金走高难以遏制的罪魁祸首。
“银保渠道退保金持续增加的原因较多,有阶段性的原因,如银保渠道的投资类产品收益不佳,当然也有保险业自身的原因,如前几年银保渠道销售误导问题严重,存单变保单现象屡屡发生,导致目前该渠道退保金增加。”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记者称。
但王国军同时解释说,除银保渠道问题外,居民收入增加和通胀的现实,导致每张保单的保额和保费均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同样的退保率,退保金也会大幅上升。
据了解,银保渠道产品主要以投资收益吸引客户,但受市场环境影响,这种功能类似于储蓄的保险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导致吸引力明显降低。另外,根据行业统计数据,退保人群集中在50岁至60岁,这一人群资金充裕购买力强,但也最容易成为银保渠道销售误导的对象。因此,银保渠道成为退保的重灾区,实属必然。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曾被保险公司视为冲刺保费规模利器的银保渠道,如今却成为保险公司业绩增长的最大拖累。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回应银保渠道保费下降时称,受宏观经济环境、银保监管政策、银行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的冲击和影响,银保渠道保费大幅降低。
事实上,银保渠道的不佳表现以及其他渠道利润贡献的上升趋势,却在无形中助推了保险公司渠道转型的步伐,转型力度愈益加大。
现金流承压 中国太保最严峻
“赔付金、年金给付、退保和满期给付的增长是今年寿险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其中,退保和满期给付金的影响最大。”某险企人士称,“对资本补充机制不完善的中小寿险公司而言,今年现金流压力可能较大。”
退保势头在今年上半年依然严峻,前6个月四大保险公司的退保金累计仍达362.19亿元,同比大增21.84%。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为中国太保,其去年寿险退保金同比增长113.6%,今年上半年寿险退保金同比增长58.4%。
对于退保增加,中国太保称,主要为银行渠道部分产品退保增加。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则回应:“受金融理财产品的冲击及银保监管政策变化的影响。”而新华保险称,公司一款于2006年开始大规模销售的分红型保险产品,由于其现金价值在第五年末超过保费本金,同时基于国内市场的升息环境,导致顾客在第五年末进行退保,2011年以来退保金增加。
中国平安集团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接受本报专访时坦承,平安的某些银保产品退保率比预期高,但平安主要个险业务的退保率没有明显变化。
止跌企稳的二季度
针对退保金持续增加的问题,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一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对于退保风险,监管机构一直强调要“未雨绸缪”。广东保监局已从6月开始要求寿险公司每周上交退保周报。北京保监局也于8月发布通知,称部分公司退保率持续高企,存在“非正常退保激增”以及引发重大突发事件的风险,且部分人身险公司分红险保单陆续到期,满期给付压力增大,客户对给付水平不满而引发重大突发事件尤其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风险显著提升。
相比之下,四大上市险企表现得较为淡然,视为“完全在控制范围之内”。对于这种反差,王国军认为:“监管机构更加关注退保对保险市场声誉的巨大影响,当前保险市场的低声誉现状已经对监管部门形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监管机构对退保率非常敏感。而保险公司虽然也会关注退保对本公司声誉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关注退保率对本公司财务稳定性的影响。”
中报显示,上半年新华、太保、国寿、平安的退保率依次为2.7%、1.6%、1.38%和0.5%。“的确,这样的退保率在财务上都属于可控范围之内,所以险企才会淡然处之。”王国军如是称。
另外记者注意到,与一季度4家上市险企191.19亿元的退保金相比,二季度新增退保金170.99亿元,环比下降11%,已经出现明确的下滑趋势。业内由此推断,险企表示“完全在控制范围之内”并非虚言,而且根据目前情况,尚未出现进一步恶化的态势。
但是,下半年寿险业能否走出阴霾,业界表示难以乐观。兴业证券(9.51,-0.03,-0.31%)研究报告认为,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资本市场低迷之后,保险投资水平不尽如人意,从而在保单到期时难以给予客户满意的回报率,这对退保的影响仍在继续。
对于退保风险,监管机构早有动作。广东保监局表示已从6月开始要求寿险公司每周上交退保周报。同业交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深圳除外)地区退保额527856.94万元,同比增长39.18%;而寿险满期给付为470792 .65万元,同比增长15.10%。
北京保监局也于8月发布通知,称部分公司退保率持续高位,存在非正常退保激增及引发重大突发事件的风险;同时,部分人身险公司分红险保单陆续到期,满期给付压力增大,客户对给付水平不满而引发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风险显著提升。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