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趋势更加明显,那么如何让外出务工的流动人口找到家的归属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相应地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让务工人员在居住地参加选举。可是要想这类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加强相关的公共福利和就业保障等务工人员的经济诉求得到保障。只有让流动人员感觉到了各方面的归属感,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社会诉求。
甩开户口建保障和逐步改户口的两条道路是我国在化解流动人口就业福利公平化的制度改革的措施。可是,在经济发达地区,非农户籍的流动务工人员的生存比原属农村户籍的劳动者更简单的原因是城乡两套社会保障体系的对接工作还需要很大的改善。
其实现在我国所做的工作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低保在各地是按照户口发放的,其他的社会保障政策已经慢慢地与户口登记完全脱钩了。现在外出务工农民工的主要顾虑是农民工流出地对农业户籍人口的政策时差别对待的,没有保障账户来与社保转移惩戒,这就使得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长期参保并且稳定居留方面有了顾虑。
务工者融入社会的前提是保障其利益
此外,据中央政府提出的各地要为在本地就业的各类户籍人员建立保障房的计划,以及一些地区已经在实行的保障房通过摇号申请、不设户籍限制的办法,步步推进后,流动就业者的居住保障也就和户口脱钩了。由于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仍然有大批农业人口在依靠土地来获得生存保障,现阶段的改革只能集中在把居住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失业保障等等基本保障,以服务于自由流动就业者的原则抛开户籍建设,先为就业者提供平等保障机会,而且这也是现阶段有条件完成的改革。让城乡各种保障跨种类、跨省接续加速推进、在全国落实,并让教育系统预算从按户籍人口拨款走向给所有就业者子女平等拨款,这些项目在十二五期间都能完成的话,流动务工人员和农民工在就业地的长期保障和融入当地所需的经济条件,就有了制度保护。长期就业和安居保障带来的归属感,之后会自然促动文化融合和社会参与意识的发展。
推动让就业者的各类保障和户口脱钩的改革线路,并不是说户口改革因此就可以放慢。户口改革讨论的核心,则需要从纠结于城乡户口统一,转移到先让各地城市户口之间步步互相承认,然后才是各类社会保障和户口脱钩后的全面自由接续转移。而现在最困难、也最缺乏的讨论,其实是不同城市之间的就业流动都不能做到放弃户口登记限制、按就业地和居住地登记的问题。户政系统内部曾就有过让城市之间,分批、分阶段互相接受对方户口自由迁徙的讨论。比如,在经济和保障水平基本相仿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之间,以及在广东、浙江等省省内相似经济水平的二线城市之间,再到全国各大省会城市之间或者经济水平相仿的二线城市之间,由中央主导,逐步试点、实验,先在这些不同层次的城市群体间,实现户口自由迁徙登记的互相认可。如果这些同类别城市之间互相认可户口登记的试点进展顺利,就可以解决众多流动人口异地就业遭遇的外地户口矛盾。现在各地实行的人才分类记分而获得户口登记资格的改革办法,是一个过渡办法,但不是长期办法,而且它继续强化了户口携带的出身身份差别。
若干年来,和户口脱钩的社保改革明显走在了户口改革的前面。户口领域的改革纠结于城乡户口问题,迟迟没能在逐步试点、渐进改革的经验模式上,步步取得进展。现在,社会保障领域和户口脱钩的改革成果,已经为户口改革分步改革的试点创新推进打下基础。而各地同等水平城市之间的互相自由迁徙,还需要中央政府层面的推动和统筹。更进一步的不同水平间的城乡户口迁徙,可能也需要中央层面把低保和教育开支纳入中央预算。否则,这一过程仍将是十分困难的。中国要取消户口捆绑的身份制,让不同户籍来源地的就业人口,在一个城市获得完整的市民待遇和公民权利、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没有由中央主导的户口自由迁徙和居住地登记制度的改革,最终是不能完全实现的。
居委会作为一个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慢慢地把选举权和户口脱钩,这远远还不够。当更多的社会福利和户口脱钩以后,外出务工人员就会更有保障了。他们的社会参与和管理参与诉求会更生长地更快。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