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期间,一封《一个心碎母亲致所有高考考生的公开信》在网上传开。信中,这位母亲讲述了她的孩子,由于沉溺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以致高考失利,如今仍未从中走出。
无所不能的网络,确实让不少中小学生因沉迷游戏,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
就在6月5日至7日,半月谈连发三文,讲到成瘾性的电子游戏对一些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导致自杀、他杀、自残等行为发生。
细说沉迷网游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
伤害1:伤身费神
现在的游戏页面设计酷炫,极具诱惑力,对于没有什么自控力的儿童来说,就像“电子鸦片”。
一般,沉浸游戏中的人,红眼、手抖等病症很难逃脱。精神上,就像秧苗缺少水分,一幅萎靡不振的样子。据悉,去年广州有一位17岁的少年,因狂打“王者荣耀”40小时,诱发脑梗。
伤害2:与真实世界“隔绝”
往往有些孩子,因为沉迷网游的虚拟世界,将自己隔绝起来。不跟父母交流,不愿接触外面的世界,久而久之变得自闭,成为“孤家寡人”一枚。
伤害3:荒废学业 扭曲三观
一入游戏深似海,上学的孩子,一旦浸入这种虚拟世界,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游戏中”。可能为了打一把游戏而逃课,不言而喻,有了这种心思,再好的学习根基也会垮掉。
由于游戏构建的规则,往往是强调暴力解决问题,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这可能误导他们的“三观”。
广东一所高校曾对518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玩游戏的人对暴力类网游接触量越大,越倾向于认为世界丑恶、他人不值得信任,同时对暴力的赞同度越高。
孩子沉迷网游怎么办?
应对网游这种“精神毒品”,从家庭层面而言,只有摄入“精神大餐”,才能降低网瘾的不利影响。
1、丰富户外活动
有资料显示,受网瘾影响小的国家和地区,有一个较突出的特征,青少年往往有大量的户外活动,涵盖文化、体育、集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以此让青少年的精神空虚得到一定释放。
当各种健康活动满足了孩子的娱乐、社交欲望,网游世界对孩子的侵害几率才能降低。
2、重视家庭教育
研究发现,有4种青少年很容易游戏成瘾:家庭条件较差的,隔代教育下的,家庭关系差、亲子互动少的,家长对子女游戏行为没有限制的。
跟弗洛伊德的“补偿”理论异曲同工,即青少年沉迷游戏,可被视作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补偿。所以,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比如,有些男孩子为对抗亲情冷漠,随着内心的叛逆被放大,会转而通过网游找寻满足。
所以,父母要反思,是否与孩子有充分的沟通和陪伴。并且,孩子的一些行为往往从父母那里习得,作为大人,可以身作则,少玩游戏,避免做“低头族”,并且跟孩子多传递积极价值的信息。
据第四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儿童“触网”年龄越来越低,最低的低于3岁。
面对低龄化的“触网”形式,对于无孔不入的网络,为防范孩子在起点“摔倒”,家长们需要多一些陪伴和交流,破除他们的孤独感。也不要让学习占据他们的整个生活,因为不少孩子,是因为讨厌学习才开始沉溺网络。
你想要的命运需要双手创造,不会从手机里蹦出来。希望更多沉迷网络世界的孩子,尽快抽离出来,因为你们的父母正饱受煎熬。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