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不知道,大陆生在台湾就学是没有健康保险的,这点和在台读书的外籍生、 侨生很不一样 。我们的健康险和意外险都参保商业险种。在陆大生开放就学之初,大陆生的医疗问题就常常见诸报端,是争议焦点,但蓝绿恶斗,又牵涉到在地居民的担忧,始终停滞不前。
事实上,在台湾求医很容易。小病去诊所 、大病… …据我所知保险理赔每日最高限额是1000元新台币,所以最好还是能回家看病。拜台北冬季阴冷潮湿所致,今年起我常常看病,和诊所医生护士的相熟程度甚至要超过老师 。每次看病,通常是先至柜台交付350元挂号费,领药时再补足差额,一般为新150台币上下,若要进行后期理赔,则还要加上100元的诊断书的费用。
一个病程,总是要看上四次。好不容易药到病除,接下来就是去生侨组填单理赔,再去军训室备案。最终报销的钱会直接进入银行卡 这几乎就是看病全程。一个感冒,有时可以去耳鼻喉科诊所,有时可以看家医内科,特殊情况下,我还挂过小儿科, 年龄一栏, 倒是如实填写了 。 麦粒肿 时, 我看过眼科诊所。眼 部带状疱疹, 我看过教会综合医院的五官科。洗牙随便找过牙科诊所 (一些牙科项目 商业保险不予理赔) 体检去过马英九母亲住的万芳医院, 驾校体检则去过仁爱。在我看来,台湾的公立大医院如台大医院 , 几 乎和上海的医院没有差别。
人满为患 ,一个小小的检査, 可能就要等上一个月 。小诊所五脏俱全,医生态度也好。唯需要事先安排好的, 就是就诊时间。如果要认医生 , 很可能需要看他的坐 班时间调整 ,据说好的牙医诊所, 也要排上个把月才能等到位。而我 们陆生和 其他外籍生 唯一的差别就是无法像刷医保卡一样的便利就医。
时间久了,刨去政治因素不谈, 我作为一个老病号,其实也并没有 觉得健保有多重要。在我看来,虽然流程颇为繁琐,但这两年来,实在也累 积了 不少从容应对 的经验。 有时我还会在同胞们的推荐下,见“很有名”的中医,或 “很棒的 ”推拿师 。虽然不能理赔,却能见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如中医,在上海的时候,曾经一段时间,我陪同朋友去芷江中路中医院看病 。要起个大早, 排队挂号, 甚至在候诊途中 ,我们打完了好几场桌游。真的 看病,也不过是一个老中医摇头晃脑, 实习生点点鼠标 。台湾的中医,我看过几位 ,都很有趣 。每次,他们都耐心听我说完 自己的情况, 大体上, 我会说我总觉得我快要生病了(事实也的确如此 ),而后他们号脉,同我说一些宇宙的运行秩序,最后劝我出去玩玩。没错, 是出去玩玩。今年一月 , 永和的一位 “名医”就是这样对我说的,“你要出去走走,随便哪儿,不要再坐在一个地方。”我问他 “我需不需要去做一次全身体检”,他说"请问你要检哪科?"我很郁闷,因为我分明就感觉到自己特别疲累,睡觉都睡不好。
他说 "那实在不行的话,你就去买一瓶好一点的蜂蜜,差一点也不要紧,多吃点糖没什么。"半小时后,我谢过他,因为没有开药,所以没有付一分钱,(中医是不用先付挂号费的)就径直离开了排队超过十人的中医诊所。我觉得很有趣,虽然看完那个中医以后,三个月里,我发了一次高烧, 熬过了4次扁桃体化脓,1次眼睑带状疱疹……但偶尔我想起他来, 还是会觉得,”你要出去玩玩“这句话,特别安慰。对女人来说,那就像在说”你一定很招人疼”一样治愈。陆生健保,不过是另一种方子里的蜂蜜。
摘自——张怡徽《求医》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