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
在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银行理财市场已走到十字路口。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央行在上半年多次推出降息、降准的宽松政策,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而股票市场在前5个月的疯牛行情让压抑了七年之久的股民们欣喜雀跃,资金如潮水般涌入股市。在收益、流动性皆逊色的现实下,银行理财市场该何去何从?
收益退潮
今年理财市场的平淡在银行年中考核揽储旺季尤为凸显。根据融360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6月银行共发行4452款理财产品,总量较5月减少了414款,降幅为8.51%。而在以往,6月都是银行拼命发行理财产品揽储的时点,发行规模和收益经常掀起一波小高潮。
自2013年底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5.98%的高位后,近两年来,由于货币市场资金面持续宽松,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也随之持续走低,6月首次降至5%,创近两年新低。
从上半年的整体情况来看,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下滑趋势明显。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截至6月25日,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发行了3.5万款个人理财产品。保本类人民币非结构性个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呈现较明显的下滑趋势,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下跌0.9个百分点。
其中,一个月以下的不同期限的保本人民币非结构性个人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其他期限类型低不少,本身也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向下趋势,从1月的3.69%到6月的2.79%,下滑0.9个百分点,收益率已经处于一个极低的水平。
相对于保本类而言,非保本的1个月以下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趋势并不是非常明显,从1月的4.86%下滑至6月的4.6%,下滑了0.26个百分点。而一年以上期限的收益率则明显高于其他期限类型的产品,6月平均收益率达到5.76%。
银率金融研究中心理财组分析师闫杰对表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仍有下跌空间,预期收益率超6%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将是凤毛麟角,对于稳健型投资者,如果对于资金流动性要求较低的话,建议选择大型股份制银行或城商行的中长期高收益理财产品。
何去何从
高收益产品的缺乏、低收益产品竞争力的走弱,令银行理财业务未来发展之路困难重重。在分析人士看来,单一的“固定收益”特色的银行理财产品已不足以应对市场的变化,理财业务转型势在必行。
普益财富研究员魏骥遥表示,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财富管理”,核心是使银行从被动的投资组合销售向主动的投资组合管理变化的过程。财富管理与一般理财业务最大的不同是,一般理财业务是以产品为中心,目的是更好地销售自己的理财产品,且提供服务的主体局限于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则是以客户为核心,目的是为投资者设计一套适合自身的财务规划,同时从提供服务的主体来看,它的主体更多,不仅限于银行业。简而言之,这是银行从被动的投资组合销售向主动的投资组合管理变化的过程。
太平洋保险种类繁多,可满足您的多种要求,购买太平洋保险可直接登录太平洋保险在线商城()。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