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连发政策,规范金融秩序。而一场席卷全业针对理财业务“8号文”执行情况的监管检查风暴正在拉开。在银行揽储之时,理财市场又有了变化,尤其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使银行重塑理财市场格局。未来银行中谁机会更大呢?
2013年8月开始,一场席卷全银行业针对理财业务“8号文”执行情况的监管检查风暴正在拉开;近日银监会又发布了包括《关于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补充监管要求》等在内的多个资本监管配套政策文件。银监会近期连续的动作,在规范金融秩序的同时,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也是为今后的市场化做出相应的准备。
银行储蓄 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
银行为吸引存款,今后将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及推出高息理财产品的方式达到吸引资金的目的。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商业银行就已经将短期存款利率上浮,只不过中小型银行是上浮至顶,而五大行则是略微留有余地,各家银行对于中长期存款利率大多坚持了的基准利率。而经历过今年6月份的“钱荒”,商业银行中长期存款利率成为了存款领域最后的战场。只不过,这场揽储战还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多家股份制银行是以优惠活动或者新开户VIP客户的形式发起的。如日前在北京地区推出了一项存款优惠活动,即日起至9月底,将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此前的3.75%、4.25%、4.75%上浮至4.125%、4.675%及5.125%。类似的还有、、等。
对于偏好银行存款的客户可多关注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吸收储蓄存款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应对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会更加从容。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网点相对少得多,为寻求发展,不得不在存款利率上做文章。先是城商行,再到股份制银行,利率市场化会呈现出自下而上推动的趋势,未来有可能更多地蔓延到国有银行。
近期而言,存款利率并未全面放开,银行中长期存款利率有上浮10%上限的天花板,因此通过提高利率的方式揽储效果是有限的。但银行理财产品却可做得比天花板的上限还要高,因此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就应运而生。
理财产品成揽储利器
那么,一款银行理财产品是如何形成的呢?简单而言,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存款、贷款,银行从民间吸纳存款之后以一定的利率贷款出去,存款利率一般在3%、贷款利率在6%左右。银行赚取存贷差。当然,不是全部的银行存款都可以贷出去的,其中的一部分存款要放在央行作为存款准备金,再贷出去的钱也要受到存贷比75%的限制。同时,各项指标还受到银监会的严格监管。这就是所谓的表内业务。表内的对面就是表外,银行理财产品就属于表外业务。银行不是通过正常的贷款放款给企业,而是通过其他渠道(如公司等)以更高的利率把款贷给需要钱的企业,再把给企业的这笔钱包装成理财产品在银行销售出去,如此一来,即完成了表内向表外的转移规避监管又可以得到更高的贷款利率,赚取利差。
譬如企业贷款成本为12%,银行给通道的费用为1%,打包成的理财产品的收益是6%,则银行可赚取的存贷差就是5%,高于表内的3%。这样银行可以赚取更高的利润国。正常的贷款经过渠道绕道出来后,资金成本大幅度的提升,无疑会挤占企业的利润空间。高的融资成本也使得资金会选择高利润率的行业及项目,房地产项目的高利润、政府基建项目的政府信用的隐性担保就成为资金的主要流向了。
从当前理财产品发展特征分析,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商行多是通过提高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规模比例,但受到“8号文”的约束,规模不能一味地放大;第二,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的城商行或者农商行需要通过更多的让利于民以谋求脱颖而出,而且在其他方式揽储的资金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理财产品反倒可以“名利双收”;第三,通过收益结构的设计来使投资者获得更高的风险溢价,这类银行多以结构型产品为主打的,投资方向多为股票市场,所以这类产品存在很大的变数,风险与收益并存。
在保本保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与中长期定期存款之间该如何选择呢?对于保守的投资者而言,在追求稳健收益的前提下,中小银行中长期存款相对国有5大行会更有竞争力,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在考虑期限的情况下会高于长期存款。
太平洋保险种类繁多,可满足您的多种要求,购买太平洋保险可直接登录太平洋保险在线商城()。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