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债收益非常快,因此使得利率上涨幅度很快,对存款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对于个人房贷来说,却是产生了很大的负担。
国债收益率像拼命一样使劲上蹿,10年期品种月初以来已累计走高近40个基点,轻松超越4.4%。而国开行金融债收益率已随行就市跃至5.5%高位,如此下去或可媲美个人房贷利率。 随着去年6月、7月央行两次非对称降息实质性打开我国利率市场化大门后,国债收益率便开始了奇迹之旅。如果将1、3、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并列便可看到,去年6月8日降息当天的1年期国债收益率2.16%,竟成为再也回不去的谷底。3年期和10年期略有滞后,这一谷底分别出现在7月20日的2.39%和7月11日的3.24%。
这说明什么问题?答案是:利率市场化动作的可能加快,已在深刻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预期。实际上,7月6日央行实施第二次降息,并把贷款利率下限由0.8倍进一步放宽到0.7倍。尽管存款利率上限暂时维持1.1倍未变,但这无疑已强化了机构的负面预期。 通俗地说,银行认为自己可以获得的存贷净息差将会缩小,企业利润将降低,个人的工资奖金将会缩水。怎么办?第一步当然是压缩负债端的成本,也就是降低从老百姓和企业那里获得存款的成本。
但实际上这一点已越来越难做到,除了传统的竞争对手外,花样不断翻新的互联网金融已经把手伸进了商业银行的口袋,银行存款流失早已不是秘密。 负债这头行不通,只有去找资产端讨钱,也就是对其所购买的债券提出 高些、更高些、再高些 的收益率要求。不考虑基本面因素的话,这就体现为债券主要是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收益率的不断上升。
除了买债,银行的老本行当然是投放信贷。先介绍一下目前银行各类长期资产的利率水平,由低到高排列大致是国债(目前4.4%左右)、国开债(5.5%)、个人住房抵押贷款(5年以上基准6.55%,9折5.9%)、非住房类其他贷款(加权平均接近8%)、信托受益权及委托贷款等非标类债权(9%~10%)等。
应该注意到,国开债收益率已经比较接近个人房贷利率了,如果文章开头提到的这一趋势继续下去,两者或许会更加接近。而银行在考虑到两者的风险权重及坏账率等因素之后,当未来那一幕真的出现时,银行很可能会选择压缩个人房贷的投放。如此推演,接下来可能会 变相 缩减保障房贷款及各种国家基建项目的资金供给。 实际上,今年 金九银十 期间这一幕已经出现。地产商力推楼盘,但银行却无法或根本就不愿给出贷款额度。 毫无疑问,个人房贷的市场化已经到来,它的诱因竟然是亚马逊热带雨林中一只蝴蝶扇动了翅膀。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此下去,监管者 市场化手段 的层出不穷,终将会与那些众所周知的 非市场化融资行为 产生矛盾。且不论谁胜谁负,个人房贷 被市场化 之后,企业正当融资需求会不会成为下一个 受害者 呢?中国经济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呢?这值得所有人去深思。
影响个人房贷主要还是由于银行推出来的各种理财产品,利率高也会间接的提高其他利率的上涨,不使房贷利率的上涨,就得控制银行的放贷。
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承载希望、放飞梦想!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