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某银行推出一款“理财产品”,承诺每年存一万元,6年后连本带利返回57836元。沈阳市民何大娘觉得这款理财产品性价比挺高,就买了一份。好不容易熬到了第6个年头,何大娘去银行取钱。却被告知这个“理财产品”其实是个保险产品,何大娘要想拿回本息,还得等34年。“再等34年,我都104岁了,我能活那么大岁数吗?”昨天,何大娘向沈阳晚报维权热线倾诉自己的遭遇。
去银行存款被推荐买“理财产品”
2009年1月,何大娘去南五马路附近一家银行存钱。银行个人理财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将何大娘拉到一边,塞给她一张粉红色的宣传单,上面写着“理财新品”的字样。同时介绍了该款“理财新品”的特点:1.期交产品,五年交费;2.零存整取,更新换代;3.年年分红,复利计算,免利息税;4.投资少,收益高,保障强。
工作人员还特意指着宣传单举例说明,比如30岁的张先生每年交费10000元,6年给付57836元。每年保底收益511.33元。看着宣传单上的数字,何大娘更对该理财产品深信不疑,随后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签了一份合同,并在银行交了钱。
理财产品变保险 拿全本息再等34年
何大娘身体状况不好,退休金也不高,但每年仍然坚持去银行把钱交完。好不容易到了今年,何大娘一算,正好交费满5个年头,属于交费的第6年。“我就琢磨着,我终于能去银行把本息都取出来了。”
春节前两天,何大娘来到这家银行准备取钱。却得知当年劝她办理财产品的那个工作人员早已离职,银行个人理财中心的另一位工作人员接待了她。工作人员看过何大娘提供的合同表示,何大娘买的根本不是理财产品,而是当年银行代卖的一款保险产品。
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何大娘买的产品从2009年到2015年才算满6年,现在还差一年。但工作人员告诉何大娘,即使是明年满了6年,也拿不回全部的本金和利息。因为何大娘的保障期限是39年,也就是说,何大娘除却交费的5年外,还需再等34年。何大娘说,“当时我就急了,我现在都70岁了,再等34年,我都104岁了,谁能活那么大岁数啊?而且当初买这个产品时,也没人告诉我39年这个事儿啊。”
购买太平洋保险可直接登录太平洋保险在线商城()哦!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