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期,因天气原因引发的航班延误频频发生:4月27日,广州白云机场(600004,股吧)发生航班大面积延误,延误1小时以上的出港航班最高峰时达116班,滞留旅客达到10000多人;截至4月29日21时,大连机场因大雾天气当天共取消航班126班, 6000余名出港旅客行程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只有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导致航班延误超过4小时以上时,乘机旅客才会获得航空公司提供的餐食或住宿,但也没有经济补偿的相关规定。 随着航空公司与乘机旅客就航班延误赔偿矛盾的升级,航班延误保险已成为当下的热门商业险种。 4月27日,平安保险推出一款针对特殊天气原因的航班延误保险,保险期限为1年。 商业保险赢得青睐 航班延误的频发改变了航班延误保险原先的配角地位。人保财险上海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航班延误保险通常以附加险形式出现,在旅意险和航意险销售过程中搭售。如今,随着市场需求总量的增加,航班延误保险已升级成为主险,拥有独立的销售渠道,如机票代理网点和航空公司网站。 经常出差的丁先生坦言:“航班晚点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运气不好的时候等上七八个小时的也有。由于航班延误已经是自己遭遇的大概率事件,因此在航空公司不能给予经济赔偿的情况下,购买商业保险可以或多或少弥补在差旅过程中的损失。 ” 在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推出航班延误保险之后,乘机旅客在投保时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保险金额、保险责任、保险期间成为选择的关键词。目前,航班延误保险的保险期间已经从指定某一班次航班扩展至1年,保险责任也从天气原因扩容至所有非旅客原因,保险金额单次赔付上限也突破1000元。 谁该成为投保主体 然而,由乘机旅客自愿投保的航班延误保险,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乘客对航空公司的不满。诚如一些乘客所言:“要我们自己掏钱购买保险,然后再自己去找保险公司索赔,岂不成了我们乘客自己给航班延误"埋单"。 ” 笔者获悉,保险公司目前与航空公司合作推广的航班延误保险,实际投保率上限能够达到50%就实属不易,要实现乘机旅客100%投保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面对航班延误,航空公司还需要通过其他手段与乘客形成统一。 相比目前由乘客自愿购买航班延误保险的做法,航空公司作为航空服务的提供商,面对天气灾害、流量控制等外力因素时,更应该通过商业保险途径解决各类航班延误、取消的赔偿。当然,这还需要在国内建立航班延误赔偿标准,否则航空公司因缺乏投保主动性,很难正视自身赔偿风险。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航空公司能够通过商业保险转嫁运营风险,那么乘客在获得保险赔偿之后,对航空公司的抵触情绪就会大幅缓解。这种多层次的赔偿关系,其实类似于各地正热推的公众责任保险,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方应该成为投保主体。
更多保险问答、保险咨询、购买问题及保险怎么买技巧大全,请关注问答频道。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