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至5日,以“合作共赢、构建全球风险治理共同体”为主题的陆家嘴国际再保险大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是首次由中国举办的全球再保险交易商年会,也是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贸易板块的金融服务配套活动,旨在通过会议期间的再保险交易磋商、洽谈,促成业务交易,引导国际再保险业务向上海聚集,以业务流带动资金流和人才流,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推动我国再保险市场走向全球,促使我国再保险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对打造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在会上表示,上海目前从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创新、集聚优势资源、增强市场功能、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入手,加快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国际保险中心、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和结算中心以及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并形成国际一流的金融生态系统。
“国际保险中心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六个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再保险是实现保险中心建设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和组成部分。”吴清指出,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原保险市场,但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目前分别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58%和75%,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同时,中国周边的部分国家,如日本、韩国也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分保需求很高。其次,上海已集聚了众多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再保险交易要素完备。此外,国家在上海增设自贸区新片区,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并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扩大开放,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拓展新空间。
上海将进一步打造境内外市场主体共同参与、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与其他金融市场有效衔接的再保险市场体系。建设主体丰富、市场开放、风险可控,与我国保险市场规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再保险中心。围绕这样的目标,上海将在银保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和广大的金融机构的支持指导下,主动融入国际再保险市场,从再保险机构开展离岸再保险交易试点、完善再保险登记系统功能,提升再保险市场创新和承保能力,优化再保险发展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再保险人才高地等方面,不断提高国际金融中心配置全球再保险资源的能力,提升保险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周延礼表示,当前全球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具有天然开放合作共赢的基因,依托承保能力、数据积累和全球化的经验优势,可构建多层次的风险分散体系,减缓巨额损失对全球保险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是保险业稳定发展的“解压阀”和“稳定器”。今后,加强国际再保险领域的合作,构建全球风险治理的共同体,有利于促进风险治理全球协作、风险损失全球分散、治理经验全球共享。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再保险中心建设中,陆家嘴地区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陆家嘴金融城集聚了41家法人保险机构,占上海市总量的75%;27家外资保险公司,占上海市总量的84%。上海6家专业再保险机构,全部位于陆家嘴;全国11家航运保险运营中心中,9家落户陆家嘴。
上海保险交易所董事长曾于瑾表示,去年以来,浦东积极落实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举措,一批新设立的外资再保险机构相继落地,"下一步,我们将配合陆家嘴金融城聚焦深化自贸区制度创新,全面落实中央和上海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措施,积极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太平再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波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2018年分出保费规模达220亿美元,分出比例为3.8%。虽然距离全球的5%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但已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上海正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大部署,加快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并将之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口。"不过,洪波也指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亦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专业再保险公司数量相对有限;市场供给存在结构性不足;与国际发达再保险市场相比,技术力量、承保能力、全球定价权和话语权等仍存在一定差距等。
未来上海应积极利用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创新优势,在再保险业跨境结算、资金流动、境外投资等方面先行先试,全方位推进上海保险业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加快建成立足中国、面向亚太、辐射全球的国际再保险中心。同时,上海可借鉴国际经验,加强配套机制的建设,构建公平合理的营商环境,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更多聚集再保险机构和金融保险人才,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使上海成为连接国内外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枢纽城市。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