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的李军发是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乡山城村一名乡村医生。他学过中西医,常见病都能看,最怕的是病人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
一位姓陈的村民来看病,青霉素皮试表现正常。用了青霉素后,患者感到不舒服,接着出现昏迷。李军发估计他属于皮试假阳性,这是头一次碰上麻烦,当时心里很紧张。他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赶紧给病人用急救针。20多分钟后,病人苏醒了。李军发长出一口气,感觉浑身瘫软无力,因为刚才抢救时太紧张了。他说,情况紧急,病人不能随便转移,只能就地抢救。万一不行,就请乡卫生院医生来抢救,再不行就打120,到县里抢救。四川省宜宾县高场镇村医李宗明遇到医疗风险最多的,就是服用药物后产生轻微副作用,病人赖在卫生所不走,让他赔钱。他只能说好话,倒贴钱,把病人送到上级医院去检查处理。
65岁的陈家新是武汉市黄陂区前川镇油岗村一名村医。村里一位阿婆身体不舒服,体温正常,血压偏高。她感觉吃药不顶事,想挂点水。陈家新只是加了点糖盐水、VC、VB6等,也没加什么药物。结果输了一半,老太太就说不清话了,赶紧送到区人民医院抢救。当天抢救就没事了,阿婆回到家中,第二天竟然去世了。让陈家新不爽的是,患者家属来卫生所闹,经过村民委员会调解,陈家新赔了6000元。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应亚珍说,村医医疗风险大,可以理解为:
一是医疗行业人命关天,本身执业风险大;
二是因为村医只有最简单的医疗设备,一旦有紧急情况,没有能力迅速展开救治。如果出现重大事件,如输液过敏事件等,可能有大额赔偿,村医难以承担。
长期下去,会影响村医声誉,失去群众信任。大大小小的医疗风险,让乡村医生们头痛不已。
2007年6月的一个雨夜,一位张姓村民的妻子不明原因昏迷不醒,李宗明冒着大雨和村民走田坎路,几乎是一路走一路摔跤来到村民家中,在出诊回家的路上还被蛇咬了,幸好穿的是高筒胶鞋,才避免了受伤。
宜宾县柏溪镇长江村村医唐芳,以前曾住在卫生站,半夜被叫去离卫生站大约有十几公里的村民家里看病,回来的时候,一人打着手电筒走夜路,只能靠唱歌壮胆,半路还遇到一名精神病人,吓得她一路狂奔回卫生站。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适合乡村医生特点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可采取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等多种方式化解乡村医生的医疗风险,不断改善乡村医生执业环境。村医身份还是农民政府应重视全科医生培养,提高全科医生收入待遇,实现人才下沉,让群众信任乡村医生37岁的陈金贤是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乡哈家咀村的一名村医,卫生室设在家里。
3月30日凌晨2点多,陈金贤一家睡得正香,突然有人敲门。原来,附近祁汉沟村的李老汉,肩膀疼痛难忍,赶来求医,陈金贤赶紧爬起来给他看病。
“经常有人半夜敲门,这么多年都习惯了。”李军发的父亲李顺财曾在本村当了30多年赤脚医生。2013年,父亲年满60岁,李军发子承父业,成了一名正式村医。四川苍溪县元坝镇卫生院院长孙家才说,该镇有5个村没有乡村医生,这些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只能由镇卫生院聘请的6名联络员完成,但因不具备医师执业资格而不能开展医疗服务,没法与乡村医生比。尽管农村医生短缺,但医生水平不能有半点含糊。王生海说,根据规定,乡村医生每两年进行一次执业考核,对不合格的予以辞退,注销乡村医生执业资格。
2012至2013年度考核,6名村医考核不合格,现转入培训期,期满后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将注销其执业资格。应亚珍建议,
一是落实现有政策。如一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药物补助等按时足额拨付给村医。二
是完善政策。通过政策倾斜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村医工作,可参照当地乡镇卫生院人员收入待遇,核定政府补助水平。
三是教育培训制度配套。医学教育要重视全科医生培养,提高全科医生收入待遇,实现人才下沉。
对现有乡村医生,选择适宜的方式实行免费培训,提高技能,满足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让群众信任村医。去年,李军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3次业务培训,涉及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和合理用药。他感觉知识不够用,想多参加学习,提高水平。可是,卫生室几乎每天都有病人来,他不能长期离开,因此希望多办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短期培训班。
四川宜宾县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在岗乡村医生培养力度,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例如,坚持村医每月到乡镇卫生院学习不少于5天制度;强化医学院校与县域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确保每名乡村医生每年有一次以上、每次不少于16个学时以上的基础医学理论学习;每年由医学10个专委会定期组织学术活动,通过“外请专家现场授课,内邀骨干交流经验”的方式进行培训;强化农村卫生人员项目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后备力量建设。
M6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