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伦敦奥运会正式开幕。随着奥运主火炬燃起,开幕式达到高潮,这也暂时打消了伦敦奥组委的担忧。按照慕尼黑再保险的预测,本次奥运会一旦取消,将可能造成近50亿美元的风险损失。
伦敦奥运会赛场上,时常能见到可口可乐、三星等奥运会赞助商广告。比起这些“看得见”的赞助商,奥运保险更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形中深入赛场各个角落,为奥运护航。
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主要方式,在大型体育赛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在1945年,法国职业体育界就推出“赛事许可”制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以制度形式规定运动员必须买保险,规定职业运动员在国内和欧洲参加比赛,都必须出示“保险许可证”。按照此惯例,国际奥委会在其后的每届奥运会都要求“赛事主办方必须通过保险方式规避风险”。
历届奥运会保额近2亿美元
不过,如果发生风险,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保险公司赔偿。据了解,本届伦敦奥运会主要承保的项目包括针对建筑工程、固定场馆等的财产保险,针对观众、志愿者等的责任保险,以及运动员、观众等的人身意外保险等。此外,电视转播权、广告投放,以及纪念品经销商也都进行了投保。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奥运会必须引入保险机制分散风险。历届奥运会的保费支出都是一个极其可观的数字,且屡创新高。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总保费为1870万美元,此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保费都达到了3000万美元以上,雅典奥运会最终确定的保险预算的金额为1550万英镑,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费总支出也非常可观。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后,历届奥运会的保额都在1.5亿至2亿美元之间。
本届伦敦奥运会的保险投标流程启动于2005年,由经过复杂的竞标流程,最终选择几家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共同承保。作为伦敦奥运会主要的再保险提供者之一,慕尼黑再保险就这次伦敦奥运会所承担的活动取消的风险损失约4.2亿美元。
运动员意外受伤可获保险理赔
奥运保险不仅仅是某一个险种,而是一系列与奥运有关的保险产品群。针对奥运会存在的风险,目前奥运保险已经拓展到五大类别近千个险种。奥运会除运动员、教练员外,更有许多组织人员及志愿者参加,他们的人身安全也存在着意外伤害风险。
早期,赛事组织者仅以购买赛事保险为主,主要内容是针对在比赛期间运动员由于意外事故遭受人身伤害引起的医疗费用和伤残赔偿,或因组织者过失引起的赔偿责任,从险种而言,仅有对运动员、工作人员人身意外保险或组委会购买的雇主责任险以及针对于来宾等的公众责任险。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需求。比如不少运动员购买单独个人意外保险,一旦肩部、膝部或脚踝受到伤害,将能立即得到保险赔偿。在国外,还有针对演艺明星、运动员等特殊人群的特殊肢体部位功能损失保险产品,如英国足球名将贝克汉姆的右腿,德国赛车高手迈克尔·舒马赫的手臂都有自己的保险。而我国出征的奥运明星中,李娜因代言某人寿保险而拥有一套专属的保险保障服务。
【提示】伦敦奥运也引发了英伦旅游热。据英国旅游局驻北京办事处不完全统计,今年7至9月,中国内地及港澳台逾12万名游客将前往英国。尽管英国并不强制要求办理入境保险,但旅游高峰期意外风险较平时大许多。因此,保险专家建议游客出行前先投保具有全球紧急救援的医疗保险,保险金额最好不低于20万元。
温馨提示:在实际保险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理赔圈发布,保优赔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保优赔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