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是指染上烟瘾的人如何戒烟,也叫戒除尼古丁依赖症或戒除尼古丁上瘾症。通过主动或被动戒烟的方法,可能是化学的、物理的、精神的戒烟的方法,去除烟瘾的行为。
前段时间,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将通过深化医改为控烟助力,逐步把戒烟咨询和药物纳入基本医保。有人认为,这有助于控制和缩减我国3.5亿的烟民规模;也有人认为,戒烟靠的是决心和定力,若用医保资金为烟民戒烟埋单,“有限的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一石激起千层浪,戒烟药究竟该不该进医保引起社会的争议,而焦点主要集中在一个公平性上。
吸烟对于国民健康的危害性,不容置疑,可谓人类的一大“杀手”。每年,我国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数不是小数目。据媒体报道,我国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者约100万人,超过了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占全部死因的12%,这说明,从源头上防治吸烟引发的疾病,是公共卫生领域须面对的“民生”问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把戒烟咨询和药物纳入基本医保,是个造福于民的好事,说明医保的境界在升华,值得期待。
但同时,我们必须知道,更重要的问题是,迄今为止,真正能使人戒烟的,很少是依靠药物,关键还是吸烟者自己的戒烟意愿,只要意愿坚决迫切,很多人是不需要药物的,药物戒烟仅仅是个辅助办法。
对于戒烟问题,中国的相关专家多次指出,中国的吸烟者戒烟成功,绝大多数是因为疾病的突然降临,比如一次例行体检中,突然发现肺里长了东西,不管之前他的烟瘾多大,可能用过很多办法都没戒掉,但在拿到这个体检报告的当时,再大的烟瘾也戒掉了,因为没有什么能比保命更重要,这个结果多次证明,戒烟的意愿比戒烟的药物有效得多。之所以后来又“复吸”,一般都是疾病缓解了或者“警报解除”了,从这个角度上说,戒烟的关键是吸烟者的决心。
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吸烟带来的损害,首先是社会氛围的营造,国际的经验是,使吸烟这个行为变得非常不便捷,是强制戒烟的办法,具体说,就是诸多公共场所都一律戒烟,想吸烟要翻过一个个“禁止吸烟”的障碍,很多人的烟瘾就是在这样的“管制”中逐渐削弱的。
再有就是对吸烟恶果的彻底展示,每个吸烟人想要戒烟的念头都来自身边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怎么让这样的宣教持久有效,是有关部门需要动脑筋的事,虽然可能操作繁琐,管理难度大,但如果能减少吸烟带来的危害,能让国家财政少为“亡羊补牢”花钱,这个脑筋还是值得动的。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